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向塑料垃圾宣戰

ARD
2018年5月26日

台灣計劃成為亞洲地區的環保典範。從2002年開始,大多數商店都對購物塑膠袋實行收費。台灣立志在2030年之前全面禁塑。

Frankreich schwimmender Roboter Jellyfishbot sammelt Müll
塑料對環境造成惡劣影響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B. Horvat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台灣的2300萬人口中,大多數人都已積極參與政府提倡的抵制塑料運動。台灣環境部相關部門主管賴熒熒(音譯)說:"從2002年開始我們就要求大型超市和商場對購物塑膠袋實行收費。塑膠袋的數量因此減少了一半。後來政府換屆,暫時沒有新的進展。現在我們又重新開始實行,並擴大到其它7個行業。例如食品店、洗衣店和書店等。大約8萬家商店對塑膠袋收費。我們期待塑膠袋的數量能再次下降50%。 "

環保人士認為措施力度不夠

台灣一家生態組織協會的Oliver Chen認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指出,台灣每年消費180億個塑膠袋,人均超過700個。除此之外每年還要使用46億個塑料瓶、31億個吸管和15億只塑料杯,其中只有10%得到再利用。

其餘的廢塑料不是被運走,就是填埋或者傾入大海。而在海岸邊大規模收集垃圾的行動,特別是2015年一隻被塑料纏繞窒息死亡的抹香鯨被沖上台灣的海岸之後,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Oliver Chen說,最危險的是所謂的納米塑料,它是小於0.05毫米的微型塑料顆粒。"人們越來越多的意識到,納米塑料不僅會殺害海洋動物,而且危害人類。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人們對塑料瓶內的礦泉水進行了檢測,發現其中93%的水都被納米粒子污染。人們隨水喝下這些粒子,根本不知道它是否能再被排出還是在體內囤積。"

呼籲消費者保持理智

奶茶不用吸管喝也行圖片來源: sugar0607/Fotolia

從今年年初開始,台灣不得再銷售用這種所謂的納米粒子製作的產品如化纖衣服、化妝品、肥皂和牙膏等。賴熒熒說,這項運動不是基於禁令,而是基於理性。"消費者不想污染環境。他們很清楚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希望商店、餐館和製造商主動放棄使用這些物品。"

台灣將啟動階段性計劃:從2019年開始各餐館一律不再使用塑料吸管,從2025年開始杜絕一次性塑料,從2030年開始徹底停售這些塑料製品。然而主要問題在於那些深受單身漢歡迎的便利店。他們出售的物品都用塑膠袋包裝。是否有其它的替代產品呢? 塑料吸管就很容易找到替代品:"喝茶完全不必用吸管。如果一定要用,現在有很多的玻璃、竹子和金屬吸管代替。"

如果有人根本沒有這種環保意識,才會受到處罰,罰金50至170歐元。但是Oliver Chen認為現在還遠沒有到這一步。他認為有環保組織參與制訂的政府的階段性計劃目標宏偉,但是可以執行的。

他表示:"你可以說我們被忽悠了。但我們是這樣看待這一問題的:我們從一開始就進行參與的原因是我們認為,只要政府、經濟界和環保團體齊心協力,就可以更好地向消費者推銷該方案。或許還能成為其它國家的典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