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在11月27日舉辦的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中,主要反對黨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大獲全勝,贏得了21個席位中的13個,其中不意外地包括了首都台北。
一般而言,國民黨與中國保持較為密切聯繫,但該黨否認其立場為「親北京」。自2020年總統選舉失利以來,國民黨一直在台灣政壇上處於劣勢。 2021年12月,由國民黨倡導的四項公投案全數未通過,被視為對國民黨的重大打擊。
國民黨:無私無我奉獻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1月27日發表感言時提到,這不只是國民黨的勝利,更是台灣民主的勝利。他同時呼籲總統蔡英文,「回來擔任總統吧,不要只做民進黨的主席。」對於2024年的總統大選,朱立倫表示,國民黨中央一定會提出對的人選,「無私無我」向台灣人民奉獻。
蔡英文在民進黨大敗後辭去了民進黨主席的職務,這次選舉是民進黨史上最糟糕的表現,僅拿下五個縣市長席次。她在「2022年地方選舉結果」記者會上說:民進黨沒有讓台灣人民再次感動,贏得人民的託付,我們會深刻的檢討。
她先前在拜票活動中曾表示,「這次更不只是一次地方選舉,也會決定我們要向世界傳遞什麼樣的訊息。」但本次九合一選舉的投票率卻創下新低,台灣的六個直轄市投票率僅達到59%,而2020年的總體投票率是75%左右。
民進黨抗中保台策略失靈
就在九合一選舉的前一個月,中國二十大落幕,習近平打破慣例取得第三次任期,蔡英文在競選活動中也多次提及了這一點。但這次,蔡英文的「抗中保台」策略顯然未能打動選民,台海和平與地方選舉對台灣民眾來說是兩回事,而此次選民更注重犯罪、污染、交通等地方性的問題。
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向媒體表示,這次敗選就是民意的展現,民進黨完全尊重,必須好好檢討,把真正原因找出來。民進黨籍的副總統賴清德在臉書上提到,「我們努力不夠,要向所有支持者致上最深的歉意。」
中國向來將台灣視為領土的一部分,近年來更持續在該島周邊加強軍事活動,以維護其主張。有鑑於台灣的半導體生產鏈在世界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岸之間衝突加劇引起全球關注。
國民黨否認外界關於出賣台灣的指責,該黨也批評民進黨為了政治利益而故意誇大與北京的對立。民進黨則稱,蔡英文多次提出與中國進行會談都遭到拒絕了,因為北京政府認為她是一個「台獨份子」。
國台辦:反應島內主流民意
新華社報導,對於台灣九合一大選結果,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我們注意到這次選舉的結果。這一結果反映了島內『求和平、求穩定、要過好日子』的主流民意。」她補充:「我們將繼續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
總統之位的競爭者
賴清德被黨內人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為2024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人物,不過,親民進黨的《自由時報》周日刊登一篇社論指出,「蔡英文第二任期已過半,接班問題可能滋生(民進黨的)內部矛盾,有損槍口一致對外的戰力」。
至於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目前呼聲較高的人選包括剛以115萬高票連任新北市長的侯友宜。在選舉期間,面對競爭對手林佳龍質疑是否會「做好做滿」市長任期,侯友宜僅以「我現在的身份是市長」帶過。國民黨新北市黨部主任委員黃志雄向中央社表示:不諱言侯友宜是黨內被看好人選之一,但未必是最後人選,「是否真的要投入大選,也只有侯友宜自己知道」。
現任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在卸任後便會重回醫療工作,面對媒體詢問是否參與2024年的總統大選,僅表示「一切還是要先回台大醫院看要怎麼處理」。德國之聲在選前曾採訪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他提到,一旦新竹市長高虹安選上,對於柯文哲會是很強的強心針。左正東表示:「藍白合是很多人的期待,但藍白能不能合的關鍵,在於柯文哲」。
另外,即將成為最年輕台北市長的蔣萬安,則被看好是未來的儲備總統候選人。日媒「每日新聞」、「產經新聞」將他描述為國民黨的「明日之星」。報導以陳水扁和馬英九為例,指出台北市長是當總統的跳板。蔣萬安身為蔣家後代的背景,也為他吸引了不少國民黨忠實支持者的選票。
這周六(11月26日)的台灣「九合一」選舉究竟選什麼?有什麼重要的議題?對台灣未來政治走向和兩岸關係的發展有何影響? DW德國之聲中文為您推出懶人包。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MAXPPP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的日期是11月26日。這一天的上午8點至下午4點,從理論上來說,全台灣17600多處的近1930萬選民將選出9種地方公職人員,包市、區、裡、縣、鄉、鎮、村的最高行政長官和民眾代表。 「合一」指的是這些公職人員合並於同一天選出。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NurPhoto九合一是台灣每四年的總統任期中間舉行的地方選舉。最重要的關注點是「六都」的市長選舉。這「六都」是指台灣的六個直轄市,分別為台北、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和台南。因為這些地方聚集著大量的選民,所以其選舉動向也能夠從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台灣社會整體的政治光譜。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FotoMedienService「六都」選舉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台北市長的選舉。因為自從台北1994年舉行首次直轄市長選舉後,四名出任台北市長的兩人後來都成為台灣總統。他們分別是陳水扁(左一)和馬英九(右一)。但從歷史來看,台北市是國民黨(藍營)的「票倉」,具有穩定的民眾支持率。民進黨(綠營)的候選人(陳水扁)則只贏得過一次台北市長選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而對於現任台北市長柯文哲來說,他已經通過4年前的連任走到了台北市長法定最長任期的盡頭。這位台灣民眾黨的創始人曾經支持民進黨籍的蔡英文競選總統,也曾表示過自己持「深綠」立場,呼籲「台灣人要做台灣這片土地的主人」。但後來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參選並成功出任台北市市長。
圖片來源: Wally Santana/picture alliance/ASSOCIATED PRESS任期滿的政治人物為各自陣營的新選手搖旗吶喊助威,是台灣地方選舉中的傳統。在任市長柯文哲的副手——台北前副市長黃珊珊(右二)代以無黨籍身份出選,需要面對的對手是國民黨的蔣萬安和民進黨的陳時中。如果她能當選,將是台北市的第一位女性市長。
圖片來源: Sam Yeh/AFP陳時鐘和蔣萬安,也屬於此次台灣地方九合一大選中最受關注的候選人。兩位分別代表藍綠兩黨的政治人物各有特色。蔣萬安是蔣家後代,蔣經國的孫子,蔣介石的曾孫。父親蔣孝嚴曾任國民黨副主席,行政院副院長,外交部部長等職。蔣萬安本人2015年放棄美國綠卡,投入台灣政治。被視為國民黨內朝氣蓬勃的青年骨幹。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PRESS和台北現任市長柯文哲一樣,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也有從醫背景,曾任衞生福利部部長。在新冠期間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疫情初期和中期的台灣在全球範圍內一度樹立了「防疫模範生」的形象。陳時中的父親陳棋炎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者,曾教導過現任總統蔡英文。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PRESS除了台北市長的人選以外,此次台灣「九合一選舉」的重點議題之一當屬18歲公民權修憲的復決投票。根據台灣現行法律,年滿20歲的公民才有選舉權。支持聲音指出,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近9成國家都將投票法定年齡定為18歲,台灣與此存在明顯落差。反對聲音則表示,18歲的年輕人許多人不懂政治,也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行使投票權。
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針對18歲公民權的投票,中國大陸方面認為這暴露了民進黨當局的「謀獨本性」。背景是近幾年大部分民調顯示,台灣社會青少年的五至六成支持台灣獨立成為一個國家。從身份認同上來說鮮有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如果修憲通過將新增約41萬餘人青年選民,佔台灣約1930萬選民的2%。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SULUPRESS此次台灣地方九合一選舉的另外一個亮點是縣市長、議員女性候選人數創紀錄。直轄市及縣市長候選人有四分之一是女性,創下自1980年代台灣民主化以來的最高紀錄;而縣市長議員女性參選率也超過三分之一,是近13年來最高。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PRESS大多評論認為,此次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對2024年總統大選的指向性意義不大。因為地方選舉更多關注經濟和民生議題,而總統選舉的政黨色彩更濃,關注的焦點更加集中在兩岸和國際議題。所以,儘管國民黨在目前的九合一選舉中佔據上風,但這並不代表著2024年台灣下一屆總統更可能是國民黨人。 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雖然勝出,但卻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大敗,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MAXPPP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