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天子之寶」登陸柏林
2003年7月20日在獅子舞和龍舞的鑼鼓聲中,柏林老博物館於本月18日向觀眾敞開了大門。這次的展覽是一場非同尋常的展覽,它首次展出了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4百件收藏品。而從該院名稱上帶有故宮二字就可以看出,這些藝術品原來都是來自北京故宮的皇家收藏。由此可見,這個名為「天子之寶」的展覽乃是一場難得一見的展覽。
擁有65萬件收藏品的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華藝術博物館。這些皇家藝術品為什麼會來到台灣,這與中國近代歷史有關。上個世紀,日本侵略中國後,國民黨政府擔心珍寶易主,於是開始轉移藝術寶庫。1933年,裝有4千箱故宮文物精品的車隊在夜幕中悄悄離開了京城,輾轉到了上海。後來,連年內戰,這些藝術品再度顛沛流離,來到南京、重慶等地,最後才於1949年來到了台灣。1965年,台灣建成了不怕地震和火燒的故宮博物院,從此,該院及其展品便成了台北的一大景觀。
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是否收藏過藝術品,歷史上並無記載。西漢武帝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全面收集了各種藝術品的皇帝。隨後歷代皇帝中有不少皇帝不光收藏藝術品,而且自己也從事藝術創作,比如唐明皇、宋代趙光義、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等。
尤其是在清朝,收藏範圍不斷擴大,展品數量大大增加,達到了歷朝皇家收藏的鼎盛時期,乾隆皇帝的收藏則形成了巔峰之頂。後來,八國聯軍打敗滿清政府,許多收藏便被英軍、法軍、德軍等運往歐洲,另外還有不少作品被戰爭毀壞。
根據台灣故宮博物館館長杜正勝的說法,台灣的收藏只是紫禁城收藏中的一小部分。新中國成立後,文化大革命使許多藝術品下落不明,有的甚至遭到滅頂之災。因此,柏林許多觀眾幸慶一大批寶箱當年及時離開了大陸,因為事實證明台灣人完好保存了他們手中的文化遺產。
展覽總監陶文淑是位東亞藝術史專家。是她親自在750件作品中挑選了4百件在各朝代富有代表性的鐵器、玉器、陶瓷、書法和繪畫等作品。給觀眾提供了一個有關千年文化古國的藝術概觀。
比如元代趙孟頫和明代唐伯虎的畫作都有精品出展。喜歡收藏的皇帝們比如唐明皇、宋太宗、尤其是清代乾隆皇帝等都把自己的玉璽印在了自己喜歡的書法、繪畫作品上,在藝術品上烙下了自己的歷史印跡。
柏林人如何看待這個展覽?一位名叫阿克瑟的漢學者表達了他的觀感:
他說:「我覺得這裡展出的青銅器很有代表性,有幾件作品非常精緻,宋朝的瓷器也有兩件是稀世之寶,有一個花瓶我很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使我欣喜不已,因為我是個王羲之迷。但對於繪畫我有點失望。」
該展覽將在柏林展出三個月,然後在波昂展出三個月。舉辦單位是位於波昂的聯邦德國藝術展覽館。作為回報,德國將於明年在台北舉行「德國藝術一百年」展覽。
(羅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