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政府東沙展示軟實力

2011年8月26日

因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南海諸島之列的東沙群島幾十年來都陷入主權之爭,特別是在台北與北京之間。近日台灣政府表示,放寬東沙群島開放政策,推動海洋環境國際研究合作與允許有限度的觀光。一些觀察者認為,台灣此舉措旨在宣示主權。

東沙,也稱普拉塔斯島(Pratas Island)圖片來源: AP

位於台灣西南方400多公里的東沙群島有著豐富自然資源,為了保持生態平衡,東沙群島本不對一般民眾開放,不過現在這些島嶼的風景名勝可能很快就會吸引來眾多遊客,近日台灣政府表示,放寬東沙准入限制。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將會在東沙成立一個研究中心,屆時將會邀請來自中國、越南和菲律賓的科學家共同進行研究並共享研究成果。他還表示:"我們希望和國際上相關組織有所互動,跨越國界,共同研究環保生態問題。"

東沙群島距離台灣東部城市高雄460多公里,一直以來,台灣、中國、越南、菲律賓等就東沙群島主權問題各持己見。2008年馬英九擔任總統之後,北京與台灣關係有所緩和。台灣目前的地位使得它在外交主權上面很難做出像越南或者是菲律賓那樣大膽的舉動。一些觀察家認為,台灣政府放寬東沙政策是一項戰略性的舉措,有著用軟實力宣示主權的意味。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林中斌教授(Lin Chong-pin)對德新社表示,"如果我們沒有任何行動,世界就會忘記台灣在東沙群島的主權,可是因為台灣不想挑釁中國,所以唯一的道路就是選擇相對來說不太敏感的環保活動。"

如今,只要遊客通過台灣政府拿到相應的旅行證件就可以到東沙觀光,另外政府還鼓勵科學項目。總部設在高雄的海洋國家公園的工作人員林菱(音譯)表示:"這與政治無關。我們展示了軟實力,建立了一個國家公園,和國際組織分享我們的研究和調查"。她還補充道:"我們的研究站將會和在南極洲研究站性質類似,外國人也可以來這裡做研究"。林菱還表示,外交部方面真正關注的是環境問題,比如變暖的海洋珊瑚,一些物種受到了過度捕撈等等。

無論動機如何,如果東沙對外開放,島上的後勤和基礎設施問題有待解決,雖然海岸警衛隊已開始向島上護送學生觀光團體,但公共交通服務計劃尚未有解決方案。另外還有島上並無旅館或者商店,機場過小,海水淡化設施的位置並不理想等等一系列問題。

本周二進入東沙自然保護區參觀的學生雖然對此行感到高興,但談到東沙的未來卻心存擔憂,高雄海洋大學海洋休閒管理學生黃志真(Huang Chih-chen)表示,"一旦它開放,短短五年內自然環境就會受到嚴重破壞,因此政府需要加強對其的保護。"

來源:德新社   編譯:文木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