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民主對中國的意義

2012年1月12日

台灣大選逼近,世界各大媒體已經派出大隊人馬到台灣報導選舉。大家注目的焦點不只在選後台灣的新政府對未來兩岸的發展會有多少影響,許多人關注的還包括台灣的民主對中國民主化是不是有啟迪作用。

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在新北市掃街拜票圖片來源: dapd

民主不適用中國?

大部分的中國人在被問到台灣的民主能不能運用到中國時,最常給答案是:中國土地太廣、人口太多,所以不能實施民主。或者回答:民主沒有效率,中國還是保持現狀,全力促進經濟增長的好。民主是多餘的,只會製造混亂。

民眾熱烈參與選舉造勢活動圖片來源: dapd

其實持這種看法的不只是廣大的中國老百姓和中國政府,新加坡前內閣資政李光耀是最早提出類似看法的人之一。 他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認為亞洲國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的批評不加理會,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因此他在新加坡一方面實施"一黨執政",另一方面全力發展經濟,被國際認為他實施的是"不自由的民主" 。

反駁李光耀

李光耀的"亞洲價值觀"在中國是受到許多人的歡迎,特別是中國政府。不少西方學者也認為中國太大、民情複雜,一時之間不容易發展民主。但是,在中國實施民主基本上是可能的。波鴻大學教授韓可龍(Hennig Klöter)就認為,韓國、日本多年來實施民主,可見民主在亞洲是可以生根的,而且台灣的民主成功,足以說明李光耀的說法站不住腳。韓可龍說:

"好像李光耀有類似的說法,中國大陸也這麼說,他們說民主與中華文化和中國思想無關,民主無法實現。這個說法我是反對的。因為台灣受中華文化影響是非常大的,是屬於中華文化圈的一分子,台灣民主化了,可見中華文化和民主並不互相矛盾。如果說有這樣的文化因素在就不能民主化,我是反對的。"

台灣民主對中國的意義

海德堡大學政治學教授克魯瓦桑(Aurel Croissant)認為,台灣民主雖然進步,但是對中國的意義不這麼大。他說:

"雖然(中國大陸的人民)對台灣社會的興趣是很高的,對台灣的文化、文學,流行音樂等等很感興趣。但是大部分的 中國大陸民眾對台灣的政治系統瞭解得非常有限。我的印象是:中國大陸人民對台灣政治的感受是分歧的。很多人不覺得台灣的民主是自由,反而覺得台灣的民主是活潑的"政治亂像",沒有人想要這樣的政治。而且台灣太小,經濟上太依賴中國,所以中國政府一點都沒有覺得台灣的民主化對他會造成壓力。"

克魯瓦桑認為,台灣的民主還很年輕,因為台灣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才實施民主,而且從1996年總統直選後,民主進程才大大開展。但,另一方面台灣的民主可以被稱為是"成熟的民主",因為民主的形式是台灣人民和精英共同認同而且願意遵守的唯一政治形式。特別是經過了多次的政黨輪替之後,台灣民主已經成熟。這是值得讚揚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台灣的民主會成為中國民主化的典範。

民主可在中國發展

韓可龍則認為,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對中國是有積極意義的。中國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但是中國的民主化是有可能實現的。他特別在大陸都市居民對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爭取中看到了民主的契機。他說:

"台灣的民主化當然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保護消費者運動的發展。現在,中國大陸特別是大都市裡的居民像上海、廣州等地,當地的消費者會要求他的權利。要求自己的權利和民主化當然是有關的。 中國近幾年發生的許多衝突都和消費者要求更多的權利和更多參與空間有關,這些中國遲早都要面臨。"

作者:邱璧輝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