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立委曾任情報線民 轉型正義再成焦點

2021年10月22日

台灣最近有關轉型正義的討論不斷,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坦承曾在威權時期擔任政府線民而退黨,其後又傳出執政黨內有其他人也曾是線民。轉型正義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

Taiwan, Taipei:  Sheraton Hotel
圖片來源: DW/K. Wing Yi

(德國之聲中文網)「那是卅多年前戒嚴時期的一段塵封往事...當時我只有廿初頭歲,不知何時被情治人員盯上了,後來被找約談,告知我和政治叛亂犯交往會有麻煩,」台灣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被揭露曾在威權時代替當局蒐集情報後,日前在臉書坦承此事並道歉,同時表示將退出民進黨且不再尋求連任。

之後,其他執政黨內的官員也被指曾當線民。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日前證實,已故的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當年也曾被情治單位指派在民間長期進行臥底工作。他指出,江鵬堅過世前一年,曾向他揭露他是調查局訓練班出身,並曾對黨外人士進行監控。江鵬堅於2000年時過世。

該說法遭到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駁斥稱「不是事實」。然而,施明德也質疑謝長廷是情治人員,否則為何知道誰是臥底,這樣的說法遭到謝長廷否認。

根據台灣專責推動轉型正義的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報告顯示,國民黨專政時期的調查局於1980年代在台灣布建的線民總數超過3萬人以上,試圖組成滴水不漏的社會監控網路。

蔡英文:非清算、非鬥爭

對於民進黨立委曾參與國民黨政府的監控行動,台灣總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周四(10月21日)表示,這是轉型正義必經過程,並稱:「當年黨國威權體制,為了限縮人民自由、打壓反對運動,所運用的各種手段,仍然還未被徹底釐清,相關的責任如何釐清,仍待社會集體討論。」

蔡英文指出,轉型正義真正的用意「並非清算,更非鬥爭,而是讓威權統治機關所犯下的過錯,可以被揭露,讓受害者可以清楚歷史的真相」,讓社會在充分理解當年傷痛的歷史之後,找到和解的可能。

台灣曾是世界上實施戒嚴最久的國家,前後長達38年。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更早前,國民黨立委林奕華5月曾被指控在擔任台灣大學學生會長時監控學運成員,當時她表示當年「確實跟政府見過面」,但自己才是「被關心」的對象。

要求完整真相

民進黨內有人在戒嚴期間曾為情治單位進行政治偵搜,許多黨內立委紛紛對此作出評論。民進黨立委范雲表示,黃國書的承認是實現轉型正義的開始,但目前被披露的還是只有非常有限的真相。她強調,沒有完整真相,要推動和解很困難,並要求「最大元兇國民黨」能夠反省,並主動協助推動轉型正義。

范雲指出,她從事學生運動高峰期,身旁最多有7、8個線民在監督,並表示「當年所有的受害者與被監控的人有權利知道真相,未來的民主政治也應該建立在這個基礎上」。

轉型正義再次成為台灣社會討論的議題。研究轉型正義的德國學者曾強調「共處」與「良知」對轉型正義及深化民主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澎湃、平靜到和解: 從當紅電影《返校》探討歷史傷痛的價值

柏林洪堡大學歷史教授、波茨坦歷史研究中心主任薩布羅夫(Martin Sabrow)2020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曾指出,轉型正義工作複雜、檔案記述與當事人記述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當事人事後當然會試圖淡化自己在專制體系中的參與程度,還會轉變觀點。

他說:「德國統一後,我們也面臨著一些檔案可信度的問題。作為歷史學家,我們會發現檔案並沒有講述完整的歷史。」他也質疑,檔案的挖掘、梳理,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正義?

「共處」的重要

「畢竟也有許多檔案在巨變的時代被銷毀或者遺失了。這導致了巨大的不平等,轉型後的前東德地區因此始終存在著各種衝突點,不利於社會成員的共處,」薩布羅夫說。

台灣2017年成立的促轉會為任期兩年的任務型機關,但經行政院長同意後可以延長。該委員會負責有關轉型正義的事項,主要針對過去的威權獨裁統治時期,規劃和推動還原歷史真相、開放政治檔案等工作。

然而,促轉會曾被學者認為,針對加害者調查不足,大多專注在蒐集檔案和製作「資料庫」。另外,也常被國民黨批評,該委員會是靠國家公權力進行政治鬥爭、打壓在野黨。

台灣促轉會2018撤銷1270位政治受難者的罪名,還以清白。圖片來源: Taiwan Transitional Justice Commission

薩布羅夫指出,真相、平反、正義的訴求固然很重要,但是另一方面,這種訴求也應該有其邊界,對正義的訴求本身,也會在後專制時代的不正義、不平等中,流於表面。

「轉型正義」不是「打擊政敵」

薩布羅夫認為,透過整理各方檔案的確可以協助梳理歷史,揭開專制政權的內幕,但是也要注意「減小附帶傷害,關注梳理工作本身所產生的不良副作用」。他並稱,轉型正義不是用來打擊政敵的手段,並稱自己2017年到台灣考察時,有點不安地看到民進黨似乎有些「矯枉過正」,「試圖通過以往黨產議題來徹底摧毀當今的國民黨」。

他認為,應該回歸讓選民去決定,並說「台灣、德國等民主已經立穩腳跟的社會,能夠容得下一個至少曾經代表了近半民眾的政治黨派。否則,我們很快又會滑入帶有專製麵孔的『勝利者正義』誤區。這是我們一定要極力避免的。」

過去是政治犯的德國史塔西檔案局局長楊恩(Roland Jahn)也曾向德國之聲表示,轉型正義不是「報復」,但應該要非常清楚地釐清責任。這是前提。也就是說不要清算,反而是要去澄清。然而,過程中一定要明確指出加害者。

專訪:前東德國安部檔案管理局長楊恩談轉型正義

04:3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他強調,社會整體的參與對轉型正義而言非常重要。不是由某個特定人士來詮釋歷史,從而建構單一的歷史觀,對於真相來說亦是如此。反之,是由社會透過對話一同「克服過去」。

楊恩說:「我認為最關鍵的是直接面對和共同克服歷史問題。每天重新確認我們所代表的價值核心為何。台灣立法院為了人民所做的工作核心是什麼?以這樣的精神投入轉型正義工作,這是轉型正義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前提。」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