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還是"亞洲四小龍"?

2014年2月22日

台灣人習慣自稱亞洲四小龍,但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卻認為,這名詞已經走入歷史,因為南韓和新加坡早已不把台灣放在眼裡。

Taipei Stadtpanorama 2010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

台灣在四小龍敬陪末座

(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還可以和新加坡、南韓、香港並稱亞洲四小龍嗎?職司經濟擘劃的國發會管中閔主委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新加坡國民所得幾乎超過台灣一倍、南韓的實力是要挑戰日本、香港掛在中國巨龍身上,所以都看不到台灣。

從實際數字看,去年失業率台灣是四小龍之冠,而經濟成長率、國民所得GDP,台灣卻是敬陪末座。但馬英九總統還常把亞洲四小龍掛在嘴邊,甚至堅稱台灣的表現在亞洲四小龍中並不差。管中閔的談話讓反對派有了批評的依據。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說,"管中閔比馬英九老實多了,我們擔心的是,過度的傾中,讓台灣喪失很多產業升級,跟轉型的機會。"

民進黨立委擔心,過度的傾中,讓台灣喪失很多產業升級,跟轉型的機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管中閔強調要看未來

"亞洲四小龍"的說法,1980年代出現在許多國際文獻之中,成為國際間討論經濟發展政策的典範。但是,"亞洲四小龍"的稱呼近來的確已經逐漸式微,原因不在於誰被除名,而在於"東南亞四小虎",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已經崛起,而原來的四小龍都已成長茁壯,進入富裕經濟之林。

對於"沒有亞洲四小龍"這番言論引發各界對政府經貿策略的質疑,管中閔事後特別強調,現在重要的,不是在看以前,是要看未來。國發會也提出說明,管主委的說法,是希望喚醒台灣人的危機意識,凝聚朝野共識,落實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的推動,尤其是服貿協議的通過與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的加入,進而帶動產業升級,才能讓台灣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與韓國、新加坡等競爭對手國一較長短。

台灣朝野立委日前組成"跨黨派財經立法聯盟"希望促成更多台商"鮭魚返鄉"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朝野立委組"跨黨派財經立法聯盟"

台灣企業界認為表示,南韓政府有企圖心,用很大的力度提升企業的轉型,扶持弱勢競爭的產業,給予較多的資源,塑造文化創新。台灣要塑造好的投資環境、招商引資、築巢引鳳,面對國際間的消長,如果自己不往前走,就會面臨挑戰與考驗。

為了全力拚經濟,台灣朝野立委日前組成"跨黨派財經立法聯盟",作為推動財經相關法案以及產官學交流的平台,希望促成更多台商"鮭魚返鄉"。聯盟成員下周將訪問大陸長江三角洲地區,關心台商在當地狀況,並與對岸地方人士會面。

台灣電機電子工業公會理事長郭台強說,"希望藍綠之間的話,不要再惡斗,希望大家還是以發展經濟為主軸。"

作者:尼爾(台北)

責編:苗子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