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駐美國代表蕭美琴(Bi-khim Hsiao)周五(1月20日)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說,台灣從烏克蘭反擊俄羅斯入侵的戰爭中吸取了重要經驗,這將有助於台灣阻止來自中國的任何攻擊,以及在面對攻擊時的自我防衛。
這些經驗包括讓預備軍人與平民做更多的準備,像烏克蘭人在俄羅斯入侵時那樣進行全社會對抗。
蕭美琴說:「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防止烏克蘭悲劇的痛苦和磨難在台灣重演。」
她說:「因此,我們最終目的是阻止動武,但在最壞的情況下,台灣清楚必須做更充分的準備。」
蕭美琴在位於華盛頓的台灣駐美代表處辦公室,一座安靜的、有著130多年歷史的建築裡接受了這次採訪。她談到了在兩岸關係緊張的背景中一系列台美軍事、外交和貿易關係問題。
這幢建築頂部沒有飄揚著台灣的國旗,反映出台灣的政治處境:一方面是美國的盟友,另一方面未能得到美國的外交承認。美國於 1979 年與台灣斷絕正式外交關係,同時承認北京代表中國的唯一政府。
此次專訪是在與兩岸緊張關係持續時間長達一年之後進行的,包括在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於 8 月訪問台灣後,中國大陸在台灣上空發射彈道導彈,以及暫時中止與美國的大部分對話。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解放軍在包圍台灣的六個海域空域展開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台國防部稱軍演期間解放軍軍機艦船未進入台灣「領海、領空」。8月1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宣佈完成聯合軍事行動,將常態組織台海方向戰備警巡。
圖片來源: CCTV /AP/picture alliance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上周二(2日)在北京嚴厲警告聲中訪台,大陸解放軍當晚宣佈,從上周四(4日)12時至7日12時在包圍台灣的六個海域空域展開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8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微博上宣佈,繼續位台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重點組織聯合反潛和對海突擊行動。
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REUTERS8月4日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對外表示,4日下午,「解放軍東部戰區火箭軍部隊,對台島東部外海預定海域,實施多區域、多型號常導火力突擊,導彈全部精準命中目標,檢驗了精確打擊和區域拒止能力」。七國集團當日發表外長聯合聲明,呼籲中國「不要單方面用武力改變該地區的現狀,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分歧」。
圖片來源: Hong Wei /Xinhua/IMAGO日本防衛省的報告指出,日方推定中國在4日下午陸續從內陸朝台灣方向發射9枚導彈,其中5枚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EEZ),4枚飛越台灣本島上空。防衛省表示,日方將持續蒐集情報,分析並警戒監視。日本媒體稱這是中國導彈首度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台灣國防部4日深夜發布新聞稿側面回應,指「即時掌握發射動態」,但由於彈道路徑在大氣層之外,「對飛越的廣闊地面區域並無危害」,故未發布警報。
圖片來源: Andre M. Chang/ZUMAPRESS.com/picture alliance 8月5日,新華社公佈的另一張有關解放軍東部戰區繼續在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訓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舷號935的台灣蘭陽號巡防艦。台灣國防部回應稱,「已偵獲多批中共機、艦活動,第一時間已廣播告警,並運用空中偵巡兵力、海軍艦艇,以及岸置飛彈適切應處」。
圖片來源: Lin Jian/Xinhua/picture alliance 5日,中國軍方發布「解放軍戰士從戰機上俯瞰台灣海岸線和中央山脈」的影片和照片,背景的海岸山脈清晰可見。一名解放軍飛行員面對鏡頭說:「今天我執行抵近懾壓任務,我在目視距離俯瞰祖國寶島海岸線和中央山脈,作為軍人的使命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更加堅定,我們將持續加強練兵備戰,確保能夠應對一切危機事態。」
圖片來源: Li Bingyu/dpa/XinHua/picture alliance8日,台灣國防部舉行記者會,情次室次長顏有賢中將表示,解放軍海軍4日至8日演習期間,每天在台灣連結區(24海裡)外,保持13艘作戰艦、情搜船進行活動。空軍在北部、西部、西南、東部等,每天派遣包含作戰機 ,包括殲-11、殲-16及空警等相關係列,實施軍事威懾行動。他強調,解放軍「從未進入我國領海、領空」。
圖片來源: JAMESON WU/REUTERS白宮方面4日宣佈,五角大樓指示「羅納德‧雷根號」航空母艦留在台灣附近地區「監視局勢」。路透社報導,美國海軍日表示,「雷根號」航母正在西太平洋的菲律賓海進行預定的行動,該海域面積為570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台灣東南部水域。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8月8日在社群網站上發布消息,指美國航母「雷根」號在過去兩天,繼續向南移動了約140海裡。
圖片來源: SCS_PI/Twitter台灣媒體報導稱,台灣軍方將於在屏東車城至枋山一帶實施「天雷操演」,共36門155榴彈炮面海進行反登陸射擊,劃定演習區域與解放軍公佈的軍演範圍接近,甚至不排除有小部分重疊。台灣軍方強調,年度天雷操演早於7月22日就公佈,並非為特定狀況臨時起意,加無須過度解讀。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台灣「中華民意研究協會」最新公佈的民調顯示,台灣60.1%的民眾不擔心兩岸進一步軍事衝突,僅有34.0%擔心。如果中國大陸攻打台灣,美國會不會出兵參戰協防?有48.5%民眾認為美國會出兵,37.4%認為不會,看法的差異主要來自民眾的黨派性與年齡,越年輕認為美國會出兵的比率越高。這份民調訪問的時間為8月3日至5日。
圖片來源: JAMESON WU/REUTERS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施毅陸軍大校10日表示,東部戰區完成在台島周邊海空域組織諸軍兵種部隊系列聯合軍事行動的各項任務。他補充說,「戰區部隊將緊盯台海形勢變化,持續開展練兵備戰,常態組織台海方向戰備警巡,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同一天,中國國新辦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
圖片來源: Gong Yulong/Xinhua/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當被問及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是否應該兌現他先前作出的訪問台灣的承諾時,蕭美琴說:「那將由他來決定。但我認為台灣人民歡迎來自全球各地的訪客。」
她說,北京的領導者 「無權決定或定義我們如何與世界打交道」。
台灣於 1949 年在內戰期間從中國大陸分裂,中國聲稱仍然對其擁有主權。自從中國在 2016 年切斷與台灣政府的聯繫以來,幾十年來中國對台灣的入侵威脅變得更加迫近。那一年,台灣選民通過民主投票選出一個被北京認為有台獨傾向的政府。
在華盛頓,台灣自治得到兩大黨的大力支持。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台灣後,美台之間高層互訪頻繁,但1979年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後,台灣高層訪美難度增大、美國高層也罕有訪台。1997年,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金裡奇率團訪問台灣,成為美中建交後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時隔25年,又有一位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台,她就是南希‧佩洛西。
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picture alliance1950年8月,援韓聯合國軍統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訪台,與蔣介石兩度會談。蔣發表談話,表示會談奠定中美共同保衛台灣與軍事合作之基礎。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時任美國副總統的尼克森曾作為總統艾森豪威爾的特使與1953年11月和1956年訪台。1954年9月9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也赴台與蔣介石會談。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美宣佈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後,尼克森被台灣人稱作「醜陋的美國人」。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Everett Collection1960年6月18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訪問台北,並在總統府前廣場向50萬人發表演說。他是唯一於任內訪問台灣的美國總統。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61年7月,中華民國副總統暨行政院長陳誠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甘迺迪和副總統約翰遜會晤。次年3月,美國國務院主管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哈裡曼(William Averell Harriman)訪台,勸阻蔣介石反攻大陸。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1965年9月23日,時任台灣國防部長的蔣經國訪美,晉見美國總統約翰遜,並與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依據共同防禦條約密切合作。1970年4月,時任中華民國行政院副院長的蔣經國再度訪美,其間受到未遂刺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蔣介石夫人宋美齡1965年9月訪美,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夫人邀請她到白宮做客。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美國總統林登‧約翰遜(Lyndon Johnson,圖)任職期間,1966年1月1日:美國副總統小休伯特‧霍拉蒂奧‧漢弗萊(Hubert Horatio Humphrey)抵台訪問。1967年5月6日到5月26日,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與夫人訪問美國,並和總統約翰遜會晤。圖為約翰遜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圖片來源: Public domain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1975年4月5日逝世後,美國總統福特起初只派農業部長抵台弔唁,引起中華民國政府不滿,後來福特又派副總統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抵台參加葬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esign Pics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絕外交關係,末任大使安克志(Leonard S. Unger)離任,駐台美軍全部撤出。同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卡特(圖)簽署《台灣關係法》,台美仍然保持實質上的雙邊關係。
圖片來源: Imago/ZumaPress1995年,時任台灣總統李登輝以"私人身份"前往母校美國康奈爾大學發表演講。他是史上首位進入美國的中華民國現任元首。這次訪問因此被認為是中華民國在外交上的一大突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B. Sikes1997年4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金裡奇( Newt Gingrich)率團訪問台灣,成為美中建交後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不過,金裡奇當年出訪台灣前先拜會了時任中國第一把手江澤民。就金裡奇本人而言,他主張加深中美關係。在訪問台灣、會晤時任總統李登輝之後,金裡奇稱,他曾告訴中國領導人「我們會協防台灣」,中國回答道,沒有發動襲擊的意圖。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UMA Press/G. Coronado自1979年台美斷交後,台灣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等高層都被禁止訪美。台灣前總統陳水扁曾於2000年過境洛杉磯,2001年和2003年過境紐約,但在2007年訪問中美洲時被阻止在美國大陸過境,而只能在阿拉斯加機場短暫加油,被指"有失尊嚴"。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前台灣總統馬英九曾於2013年過境紐約,現任台灣總統蔡英文去年7月也過境紐約,並會見台「邦交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Sun Chung-ta美國衞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 2020年8月出訪台灣,並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舉行會談。他也成為自1979年來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也在他們會晤的當天短暫飛越台灣海峽中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P. Semansky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與蔡英文視訊會談(2021)
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1月14日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進行視訊談話。先前,克拉夫特曾計劃訪台,但因美國務院取消所有外訪未成行。克拉夫特在視訊談話中贊台灣在許多方面為全球典範,蔡英文首次提及將繼續推動「加入聯合國」。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並指責克拉夫特的言行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等等。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ASSOCIATED PRESS2022年8月2日晚22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專機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這是繼1997年時任眾議長金裡奇訪問台灣後,美國到訪台灣的最高級別官員。佩洛西在抵台後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的國會代表團對台灣的訪問兌現了美國對支持台灣充滿活力的民主制度的堅定承諾。美國對2300萬台灣人民展示團結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為世界面臨著在專制和民主之間做出選擇。」
圖片來源: Drew Angerer/Getty Images 幾十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堅持「戰略模糊性」政策,即不明確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軍隊是否介入。佩洛西訪問台灣之後,中國反復進行對台軍演,一些美國國會議員認為美國應該放棄「戰略模糊性」政策,明確表示美國將與台灣並肩作戰。
當被問及這個話題時,蕭美琴並未明確答覆,僅贊許了現行政策。「它維持了數十年的現狀,或者我應該說它維持了和平。」她說。
拜登總統多次主動公開表示美國會出面保衛台灣,但白宮助手們都隨即收回,並保證戰略上的模糊性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蕭美琴指出,在看到烏克蘭成功抵禦俄羅斯軍事入侵後,台灣意識到需要標槍飛彈(Javelin)、刺針飛彈(Stinger)、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HIMARS)與其他小型機動武器系統。台美也已經就其中一部分達成協議。
一些安全問題研究智庫指責美國政府和軍工產業在對台軍售中,將數十億美元的交易過多地集中在先進的高價飛機和海軍艦艇上。一些安全分析人士說,更強大的中國軍隊在發動攻擊時,這些大型軍事目標預計將會遭到摧毀。
蕭美琴指出,台灣正致力於確保地面部隊盡快轉向更堅韌、技術含量更低的武器供應。即便美國為了支持烏克蘭反擊俄羅斯入侵,已經投入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此類武器,導致全球武器庫存緊張,「美方友人向我們保證,台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先事項」。
台灣總統蔡英文上個月宣佈兵役改革政策,包括義務役從現行的四個月延長至一年。與此同時,台灣也擴大了國防開支。對於日經亞洲(Nikkei Asia)關於美國國民兵(National Guard)已開始訓練台灣部隊的報導,蕭美琴未正面答覆。她表示,台灣正在探索與美國國民兵合作以改善訓練的方式。
蕭美琴表示,烏克蘭經驗也為美國與其他盟友提供了教訓,包括團結一致站在受到威脅的民主國家背後的重要性。
她說:「向專制領導人發出一致的訊息至關重要,即武力永遠不是一種選項……武力將得到國際社會強烈的回應並產生後果。」
蕭美琴還談到美國拜登政府促進電腦晶片的生產。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的供應鏈中斷凸顯了半導體對美國經濟和軍事的至關重要性,以及美國對晶片進口的依賴程度。
美國先進半導體產量的增加將使得美國與在該領域領先全球的台灣進行更直接的貿易競爭。對中國可能幹擾通過台灣海峽的半導體運輸的擔憂促進了美國在這方面的生產努力。
美琴指出,台灣的計算機晶片產業歷時數十年發展,有信心「在未來幾十年內,它將繼續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貢獻者」。
蕭美琴提到台灣在亞利桑那州的新半導體工廠投資 400 億美元,拜登上個月對該大型項目進行了現場參觀。她還對她所謂在美國經營的台灣公司受到美國長期的經濟處罰表示失望。
美國外交上不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這意味著台灣與中國和美國其他主要貿易夥伴不同,與美國沒有稅收協定,因此需要繳納額外稅款。
蕭美琴說,清除解決這個問題的障礙將使美台商業投資「從長遠來看更加成功和可持續發展」。
(美聯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