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nas Medienzensur

2008年7月10日

「執行限制和壓制媒體的政策、受到全世界抨擊的中國在首都為奧運建成了史無前例的最大媒體中心。奧運開始前一個月,這兩座媒體大樓揭幕,中國的奧運組織者陶醉在誇張的言辭之中。」世界報以這段話為開場白,介紹了北京新落成的奧運媒體中心。該報接著寫道:

紅旗滌蕩陰影圖片來源: AP

"如果中國把控制的雙手放鬆一點,世界就會更高興了,但是北京許諾給予的奧運新聞報導自由跟不上其騰飛的技術。德國第二電視台上周就經歷了一次粗暴的新聞檢查,它在長城上進行現場轉播本來已經獲得批准,然而公安突然打斷轉播,並且不說明理由。第二電視台提出了抗議,但北京奧運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沒有對此做出解釋。

另一件事是在國際奧委會委派的香港蘋果日報記者上周到達北京機場時卻被禁止入境。對此,北京奧運發言人說,國際奧委會的委派證昨天才開始生效。記者無疆界和人權觀察等國際民權組織現在很失望,它們批評說,北京雖然做了許多承諾,但仍然阻撓外國記者工作。"

每日鏡報報導說,北京奧組委幾乎每天都為駐北京的外國記者安排參觀奧運花圃、採訪清河廢水處理廠等活動。每日鏡報的文章聯想到中國政府過去不願意與外國記者打交道的歷史,對這樣為外國記者排滿日程感到很驚奇:

"奧運前為媒體安排的許多日程並非標誌著有更多的新聞自由。它給人更多的印象是,北京奧運組織者正在完成媒體工作綱領規定的指標。而有關奧運準備情況和中國體育制度的訊息,記者幾乎全然得不到。每日鏡報體育記者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北京故意對外國記者掩蓋一些情況,記者們幾乎無法接觸中國運動員,許多運動員顯然受到威脅,拒絕採訪。

一年來為德國第二電視台從北京做報導的電視女記者齊默爾曼也有類似經歷。她說,許多中國人有一種害怕和不安的情緒。採訪對象受到恐嚇,他們盡可能地少談政治。

在北京奧組委的記者會上,這些也是禁忌話題。記者們應該報導好的事情,報導奧運花卉就是一個例子。奧運媒體服務部門報導說,以往北京八月份開花的只有八種花卉,現在通過新技術成功地為奧運培育了1500種花卉。當年毛澤東提出的'百花齊放'成了'千花齊放'。"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