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默許美國從事間諜活動」
2013年7月29日 德國之聲:弗舍珀茨先生,美國國家安全局醜聞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您作為歷史學者曾經揭露,此類的監控行為在聯邦德國成立之初便已存在。斯諾登揭露美國情報機構監聽一事是否讓您感到意外?
弗舍珀茨(Josef Foschepoth):我並不真的感到意外。我驚訝的是起初出現的反應,尤其是在政治圈中。感覺上就像這是頭一回發生這種事情,好像這件事情糟糕至極而且只是單一個案。事實並非如此。根據我所從事的研究,這種事情在聯邦德國建國六十年來已經發生過無數次。
您怎麼解釋德國政府相對謹慎保守的回應呢?
這類的醜聞總是讓人非常不舒服,因為至今一直在暗處秘密運作的事情突然被擺到明面上。他們不希望破壞這個系統的運作,所以將事情淡化處理。但此次的事件已經不允許政府這樣做,因為事關複雜密集的監控行動。最主要的是:事情涉及與我們關係友好的國家。
就您所言,此類的監控行動已經實行了幾十年,基本上自1949年聯邦德國建國時就存在。當年佔領德國的勢力--尤其是美國--有何權利呢?
我們必須先弄清楚,當時戰勝國來到德國佔林這塊土地,他們希望確保德國不會再陷入類似納粹獨裁時期的危險中。在戰勝納粹德國後,緊接著又與蘇聯發生衝突--冷戰爆發。所以當時發生了雙重衝突,促使美國實施新戰略,最後演變為雙重的牽制政策:一方面牽制蘇聯,另一方面也牽制德國。而這個政策最有效的利器便是秘密監控。
1955年美英法三國簽署《對德和約》,聯邦德國獲得內政和外交的完整主權。這對美國的監控戰略具有何種意義?
此類的說法當然非常好聽,尤其是為了讓社會大眾信服。德國在二戰結束的十年後需要再次成為主權國家。但事情根本不是這樣。1955年簽訂的《對德和約》是由一系列的合約所組成,包括有關延續西方同盟國佔領時期基本權利的額外秘密協議。其中當然也包括了電話和電郵的監聽監控。
德國方面有什麼動機呢?
美國當時施加了龐大的壓力。在地緣政治上相當重要的領土範圍內,他們當然不希望放棄監控措施。德國政治家則希望至少能宣稱這個國家又擁有了一點主權。他們希望能稍加撫慰德國人蘇醒過來的民族之魂。但人們沒有說出口的是:未來我們必須通過國際協定和額外秘密協議繼續確保佔領國擁有相同權利,即德國過去依據佔領法接受的條款。這些協議直至今日仍然有效,而且對每一屆聯邦政府都具有約束力。
這樣的秘密協議在兩德統一後如何還能持續?統一應該已意味著佔領時期的終結。
這些協議是秘密進行的。美軍在歐洲最大規模的陣地在德國,因為他們在這裡有龐大的特權。他們在此建立了一個小型美國,就連德國也無法插手治理。美方當然不希望這樣的自由空間受到剝奪。當年的德國總理柯爾首要的目標是盡快實現兩德統一。然後呢?人們想:那好吧,這個議題還是有點困難和爭議,就先放著不管。所以並未繼續針對保留權進行談判,因此額外協議依舊有效。儘管如此,人們還是稱統一後的新德國擁有外交和內政主權。
直至今日仍是如此:梅克爾總理稱,德國並非監控國家。您卻表示,德國是歐洲實施監控最密集的國家……
"監控國家"這個說法當然有點爭議。但我只是想解釋:第一次的錯誤發生在1955年,當時的總理艾德諾(Konrad Adenauer)在就《對德和約》進行談判時同意了同盟國的保留權,這已經違背了憲法。聯邦總理認可了保留權,這意味著已經不可能再實現基本法中通信和電話秘密不受侵犯的保障。如此一來便形成了德國與同盟國間複雜的情報關係。
這點相當有意思,眾所周知德國非常重視個人訊息和資料保護。
在一開始的幾十年內,監聽監控比今日更為嚴重。所以才隱瞞了情況。
依您所見,現在應該/能做些什麼呢?
現在有兩種可能性。其中之一是:我們什麼都不做。這樣事情就會不斷循環,如同過去一般。這意味著公眾的興趣總有一天會消退。最終還會有個委員會提出報告,事情就算過了。這是最糟糕的情況。我期望的另一種可能性是:公眾能繼續施加強烈的壓力,迫使政府在聯邦大選後採取措施。所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秘密協議都應該受到審視:盟國究竟施加了多少壓力?美國對德國的內部發展作出多少干預?過去和現在這對德國的主權和法治造成了什麼影響?必須對此進行公開辯論。我國憲法的最高價值在於基本法,而非情報機構不斷以"安全"為名聲稱的那些價值。
作者:Petra Lambeck 編譯:張筠青
責編:洪沙
約瑟夫‧弗舍珀茨(Josef Foschepoth)教授是弗萊堡大學的歷史學家,著有《監視下的德國》一書。他在書中揭露德國在戰後與戰勝國簽訂了秘密條約,允許其在德國從事間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