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史明德大使的首都演講

2013年6月18日

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是兩德統一的見證人,對當年東德人民的抗議記憶猶新,但對中國自己的民主運動卻隻字未提。

柏林布蘭登堡門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由私人基金會"柏林未來基金會"每年舉辦的"首都演講"今年的主講人是中國現任駐德大使史明德。周一,現年58歲的史明德借第10屆"首都演講"的機會首先講述了他在兩個德國積累的經驗。演講會的當日是6月17日,這個日子在1990年兩德統一前是聯邦德國的法定假日"德國統一節"。自2012年8月擔任中國駐德國大使的史明德,回憶1953年的那一天蘇軍坦克鎮壓民德起義的情景。此前,東德人民舉行示威抗議社會主義政策。

史明德說,中國政府一直公開支持兩德統一。他說,1972年17歲的他乘了10天火車第一次來到東柏林,開始了留學生涯。1989年,史明德已升為使館二等秘書並親身經歷了柏林牆的倒塌。

"民德政府忽視了民眾的需求"

演講會場設在中國大使館內。"民德政府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針對老百姓的需求開啟必要的改革。"史明德對在場的150多名觀眾說,"當時東德的經濟也在直線下降。鑑於這一分析,東德的崩潰沒有讓我感到意外。不過,德國統一這麼快便成了事實,卻是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史明德以純熟流利的德語表達了對德國統一以及柏林統一的興奮之情,"讓我難以忘懷的是,中國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為此我們還要繼續努力。""我們希望,我認為這種希望不是沒有理由,德國人、首當其沖是柏林人,應對中國的和平統一事業充滿理解並給予支持,如同我們一貫地支持德國的統一事業。"

柏林牆(1986)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Roland Holschneider

對中國的民主運動隻字未提

史明德認為,蘇聯模式在1989年的東德已經過時。但他沒有提及人們對政治改革的要求,而目前中國領導層正面臨著這一問題。人們知道,中國的民主運動在1989年6月4日遭到軍隊的血腥鎮壓。

中國大使集中精力暢談經濟議題。他強調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在1989年時已經持續了數年,它表明,同民德相比,中國更富有改革精神和行動能力。他笑著說,今天的中國大使館建築曾經是東德總工會的地址,他自己則坐在前東德統一黨政治局委員、工會領袖提施(Harry Tisch)的辦公室裡。

1953年6月17日的東柏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akg-images

史明德稱讚當今德國反省歷史的態度以及國家的統一進程和多元文化社會,同時,他也要求繼續同仇外現象作堅決鬥爭,並指出國家統一23年後,東西部的生活水準仍然存在著巨大差距。

中國投資的障礙

談及中國在德國的投資,史明德駁回了有關中國大舉將德國企業"搶購一空"的媒體報導。他說,中國在德的投資只佔德國在華投資的0.2%。讓更多的中國人來這裡投資,這符合許多德國人的願望,但首先德國必須簡化官僚手續。

他說,"希望來這裡投資的中國商人,一般辦理簽證需要等上5至6個月,此外他們還要帶上15份文件。 真難以置信!"一名觀眾說,近年來對德國人去中國的門檻也提高了,史明德答道,即便這樣,比來德國仍然簡單得多。

報告之後,觀眾討論了德中外交官的區別。德國外交官是作為全能型人才培養的,於是他們基本不具備當地知識以及語言知識。在中國工作的外交官中幾乎無人懂中文。中國的外交官都是以專家標準培養,在柏林工作的外交官基本各個能說流利的德語。史明德以自己為例說,40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有23年是在德國度過的。

作者:Sven Hansen  編譯:李魚

責編:雨涵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