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吃到老、學到老的中國飲食文化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19日

最近,廣東省政府下令宰殺數以千計的果子狸,以防止個別非典病例再次發展成去年那樣的嚴重疫情。由於果子狸在中國南方被視為「山珍」,是餐桌上的佳餚,中國人的食譜再次引起了世界公眾輿論的重視。

中國的傳統吃飯方式圖片來源: AP

民諺說:天上飛的,除了飛機,水中游的,除了潛艇,廣東人無所不吃。其實,與中國其它地區相比,廣東人的食譜只不過花色多一些而已。中國人作為一個民族,歷來「以食為天」。「吃」成了天大的事,並非偶然,它是中國人口眾多、可經營土地有限造成的。要謀生,首先要謀食,中國人對自己生活圈中的植物和動物,都要研究其食用性如何。

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來說,老百姓的吃飯問題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政治問題。中國歷史上,飢荒降臨、餓殍遍野的年代,也是民怨沸騰、甚至揭竿而起的年代,許多貌似固若金湯的王朝一個接一個地倒塌了。中國最後一次大飢荒發生在「大躍進」之後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數千萬人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造成的疾病。直到七十年代末,鄧小平的改革和發展經濟的政策不僅使中國人擺脫了飢餓,也使中國人的餐桌日益豐富起來。

戴高樂曾為法國乳酪的品種眾多而自豪,而中餐的多種做法則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談少數民族,僅漢族的食譜就按地區呈現出極大的多樣性。外國人到中國,從國事訪問到商務接洽,首先接觸到的就是中國的飲食文化。當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在北京的國宴上教美國總統尼克森使用筷子的電視傳遍全球,成了二十世紀最珍貴的圖象。中國的宴請,是外國人必須參加的禮儀,外國人在宴會上學會的不只是如果使用筷子,更多的是中國的世俗風情。

中國的宴會,講究的是大氣、豪爽、敬客。菜餚的數量做得正好夠吃,往往被視為小氣,是對客人的大不敬。向客人敬酒布菜,是西方人很難適應的禮節,況且有時達到了強迫客人吃喝的地步。另外,座位順序、對客人的服務順序都有嚴格的規定,職位高低,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因素。

西方客人最為難的是面對餐桌上的山珍海味,魚翅、海參、燕窩、熊掌不僅形態怪異,而且一想到這些菜餚的原材料,就使人食慾全無。更糟糕的是主人布在自己盤子裡這些菜,客人實在無法從命。

中國的宴會是賓主商談的好場所,許多在正式談判時難以達成一致的問題,往往能在餐桌旁取得共識。不少西方政治家說,茶餘飯後甚至可以與中國政界領導人討論一些政治上棘手的問題,包括人權、政治犯和少數民族權利等問題,關鍵是不能傷及主人的尊嚴,這就要看客人的政治敏感和說話的藝術水準了。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