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吊褲帶上的《致艾麗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16日

「清早六點,他一准兒去街道那邊的教堂裡彈琴。」老人們深情回憶,彷彿自己曾親眼所見。是的,人們把貝多芬看作波昂城的兒子,他的痕跡無處不在。雨傘、糖果包裝、甚至於吊褲帶上,隨處可見那抿嘴沉思的嚴肅面容。

波昂明斯特廣場:貝多芬雕像圖片來源: presse

從五湖四海來,走走音樂偉人貝多芬留下的足跡。要實現這樣的旅遊夢想在波昂城易如反掌。因為,他的痕跡已遍佈這萊茵城的大街小巷。雨傘,糖果,甚至於吊褲帶上,處處可見這位波昂之子抿嘴沉思的嚴肅面容(1770年他生於波昂,1792年起遷居維也納,直至1827年逝世)。

明斯特廣場上的貝多芬雕像樹於1845年,多年來它已成為波昂的象徵。「毫無疑問,回國後我的影集裡少不了這張照片。」來自中國上海的鐘顯國(音譯)正興致勃勃地在雕像前留影。

據旅遊業內統計,2003年有近50萬商務考察者和旅遊者來到波昂。在Museumsmeile博物館旁的聯邦藝術展覽廳、藝術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內,貝多芬永遠是波昂吸引力最強勁的磁石。每年,貝多芬藝術節上雲集著如織的世界音樂友人。波昂市民學會了運用貝多芬的榮耀,這是無價的財富。而首當其沖吸引來的是日本人和中國人。

「旅遊紀念品裡,凡是和貝多芬´沾親帶故`的就特別好賣。」波昂訊息服務中心的克杜拉 .弗斯特介紹道。鐘顯國挑了一件印有貝多芬頭像的T恤衫。「中國人對貝多芬可說是婦孺皆知,我們上小學就學過關於他的故事。」

光是在貝多芬出生的祖屋裡,就有超過800件關於他的紀念品。每年來故居博物館朝聖的人多達10萬。這幢老房子是波昂作為貝多芬之城的關鍵見證。據統計,現在故居裡貝多芬遺物的收藏是全世界最豐富的。

誰若想證明他曾到貝多芬故居一遊,選擇實在太多。餐巾紙、煙灰缸、啤酒杯、錫制的碟子、拆信刀,看得人眼花繚亂。博物館商店裡,有貝多芬頭像的飾品從T恤衫到吊褲帶、領帶、雨傘、還有咖啡具可謂一應俱全。《月光奏鳴曲》和世界聞名的《致艾麗絲》的曲譜手稿復印件裝點著瓷器、塑料和絲綢製品。可別小瞧這些小玩意兒,它們每年帶來了近50萬歐元的收入。

博物館商店的工作人員魯道夫.奧古斯丁說:「沒有我們提供不了的,只有我們想不到的。也有個別客人拓寬了我們的經營範圍。我們曾把裝飾雪球和護指列入經營範圍,就因為顧客需要。那些人買這個幹嘛?我也搞不懂。」

20種神態表情各異的貝多芬半身石膏像,規格從5釐米到55釐米不等。售價最便宜的是5歐元,最貴的近千歐元。奧古斯丁認為,這些石膏像裡的大部分都把貝多芬刻畫得栩栩如生。

故居裡最暢銷的是音樂CD,這些當然決非尋常之品。館藏最新的是一個貝多芬的錄音作品,在音量和表達上層層變化,聽眾甚至於能夠體驗到音樂家日益惡化的耳疾。「聽著他的音樂,恍如身臨其境。」奧古斯丁沉迷其中。另外一項新品是CD-Rom,人們可通過它對貝多芬在波昂最後的住所進行影片漫遊。

儘管來自全世界對貝多芬的熱情已經很高,在旅遊及會議公司工作的比吉.克瑞似乎仍「貪心不足」,他希望還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專家主張:「作為藝術城市的波昂,排名還有待上升。」因為目前,大部分的遊客還多半是因為開會等公務目的來到波昂。(文卿譯)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