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同是十年寒窗,為何機會不均?

雨涵2015年3月12日

來自河南的人大代表在兩會期間呼籲教育部改善高考錄取的地域不公平,使得這一話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Symbolbild - chinesische Schüler
圖片來源: DW/M. Oezcerk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前,正在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河南代表團的人大代表李光宇公開向教育部"喊話",要求按考生人數分配錄取名額,給河南學子更多上名校的機會。這名來自河南的企業家在3月8日的媒體公開會議上指出,2013年,河南一共有75.8萬考生,但北大在河南只投放了85個名額,相當於平均近一萬名考生中才能有一人考上北大。但相比之下,平均每萬人北京考生中,卻能有31人可以進入這所中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深造。

中國高校招生的地域性不平等現象其實普遍存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也不僅河南一省。當然也有人認為,北京和上海本來就是重點高校集中的城市,在招生過程中對本地學生加以"照顧"也是情理中事。此外,像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這樣的非京滬重點大學,也為本省學生保留了相對較高的招生指標。

2012年,8名來自河南、山東、安徽等不同省份的律師曾發表聯名信,要求教育部消除高校招生的地域歧視問題,把人口因素納入制定高考招生計劃的衡量依據。來自安徽合肥的鄭繼能律師就是聯名信發起人之一。他認為,如果忽略人口因素,制定的高考招生計劃的公平性很難保證讓人信服。

每年高考期間,城市交通常常瀕臨癱瘓圖片來源: Reuters

據"環球網"報導,中國教育部長袁貴仁表示,今年將擴大三個省在高考中使用國家統一試卷,明年再擴大七個省。這樣明年將有25個省將在高考中使用由國家考試中心統一命制的試卷。鄭繼能律師對德國之聲表示,這樣的做法只是表面上的統一或者公平,事實上還是無法做到公平。因為即使用同一份試卷考試,高校還是不可能用同一個分數線來錄取所有省份的學生:"結果比如山東或者河南的考生要考到600多分才能上北大,而北京本地學生則只需很低的分數比如300多分就可以上北大,那這種不平等不就表現得更明顯了嗎?"

"高考移民"和海外分流

高校招生的地域性傾斜,近年來已經造成了一種"高考移民"的現象。在高考競爭比較激烈的省份,有些學生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機會,通過各種關係將戶口遷到錄取率高的地區(如京滬),或者是教育品質相對較低、競爭也不那麼激烈的偏遠省份。鄭繼能律師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很正常,"每個人都有驅利的心理,(這樣)他可以在同樣的高考分數下被更好的學校錄取。這雖然是鑽了空子,但也無可厚非。"

《紐約時報》報導稱,中國高考制度中存在的不平等也迫使很多學生轉而走出國門尋找更好的求學機會。專門為求職面試或者申請大學的面試提供咨詢服務的"初鑑"公司(InitialView)總裁克勞福德(Terry Crawford)對該報記者表示,他們為不少申請英美大學的中國學生提供了面試咨詢服務。他回憶道,在與一位河南學生的家長交談時得知,許多原本成績優異的學生放棄了在中國高考的機會,選擇到海外求學,是因為他們感覺自己在本省所承受的競爭壓力太大,相比之下在美國知名高校那裡,他們會有較好的機會。

根據中國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14年將近46萬中國人到國外留學,人數比2013年上升了11%。克勞福德說:"我認為中國名校錄取的地域不平等,是造成申請留學的學生絕大部分並非來自京滬兩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表示,在河南和其他高考生源大省,凡是家境優越的家庭,很多家長都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

然而,對於那些既沒有條件在國境內"高考移民",更沒有金錢到海外求學的孩子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接受不公平的現狀,期冀自己的寒窗苦讀終有一日可以帶來命運的改變。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