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向中國的獨裁者獻媚"

張筠青/李京慧2014年10月10日

德國總理梅克爾以熱烈的擁抱歡迎中國總理李克強到訪柏林。德國《明鏡線上》指出,德國聲稱尊重並擴展人權是核心事務,卻讓外交原則成為德中經濟關係的犧牲品。

Angela Merkel und Li Keqiang in Berlin
圖片來源: Reuters/Hannibal Hanschk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總理李克強周五(10月10日)抵達德國進行訪問。德國《明鏡線上》同日發表文章"重要的是出口蓬勃發展"(Hauptsache der Export brummt),對德中經濟合作以及中國人權狀況作出評論。文章開頭寫道:

"中國總理李克強率領大批隨行人員前往柏林進行第三輪政府磋商。沒有其它西方政府會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坐上其內閣議事桌,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她的部長們卻這麼做。因為依照官方說法,北京和柏林建立了所謂的'戰略夥伴關係'。 "

評論指出,這一切的背後存在著一個重要理由,即德中貿易正蒸蒸日上地發展。2013年,德國企業向中國出口了價值670億歐元的貨物,中國的對德出口則為730億歐。作者認為,沒有對方的幫襯,無論是中國或德國都無法達到今日的經濟成就。

"事情的反面是:所有來到柏林做客的先生女士們,都對其國家內令人發指的侵犯人權暴行負有責任。最新的例子是對經濟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的無期徒刑判決。他所犯下的罪行是呼籲漢族與他的同胞、穆斯林維族人建立更多的相互理解。"

持溫和態度的維族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因「分裂國家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ndy Wong

"數十名博主、記者和異議人士被關押在鐵窗後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仍被囚禁,他的妻子則不得離開住所。她的罪名是身為一名囚犯的妻子。許多民權活動家被迫流亡海外。"

"梅克爾和外長施泰因邁爾將在政府磋商時再一次提出勸解。他們還會提及兩國間的法治對話。中國總理李克強的回應大概會是這樣的:中國將致力改善其人權狀況,並且傾盡全力建設法治國家;此外還會要求對方不要干涉其內政,包括香港問題。"

"中國共產黨對提醒、建議和善意話語都充耳不聞。這是從過往經驗中得出的苦澀結論。最近的例子是:總理女士近期曾試圖游說其'戰略夥伴',允許不受黨內幹部歡迎的批評者兼藝術家艾未未出境,以前往參觀他在柏林馬丁-格羅皮尤斯展覽館的作品展。北京根本不予理會。"

"無論如何,德國政府聲稱採取遵循價值導向和道德的外交政策。外交部強調,'尊重並擴展人權是核心事務'。但他們卻讓上述原則成為經濟關係的犧牲品,並且通過政府磋商向中國的獨裁者獻媚。"文章最後寫道:"最遲在法院對土赫提宣判後,他們就該取消這次會晤。"

海峽對岸的陌生國度

《法蘭克福匯報》周五發表署名文章"海峽另一端的陌生國度"(Das fremde Land auf der anderen Seite des Meeres)。文章指出,中國希望遵循香港模式統一台灣,台灣的新世代年輕人卻對此抗拒,並且與香港的抗議陣營站在同一陣線上。

台灣學生今年3月發起「太陽花運動」,反對政府與大陸簽署服貿協議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文章開頭介紹道,在半年之前,人們還認為台灣與大陸正快速接近。台灣陸委會主委與國台辦主任的歷史性會晤,甚至令外界認為兩岸領導人在不久的將來可能見面。

"但學生們出現了。首先在'太陽花運動'期間佔領台灣立法院長達三周,成功阻擋政府與大陸簽署經濟協議。如今台灣正急切地關注香港情勢,當地學生自兩周前開始舉行示威活動,要求實現特首真普選,並表達了對中國中央政府的不信任。"

《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台灣不是香港。香港是隸屬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而台灣則是個獨立國家,擁有'中華民國'這個正式名稱,並且獲得21個國家的外交承認。台灣是個年輕的民主政體,擁有多元化生活方式,但許多人認為,這樣的社會秩序受到強大鄰國的威脅。"

文章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曾表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而距離中國領導層上一次提到"一國兩制"已有一段時日。

香港抗議民眾連日來佔領街頭,要求落實真普選圖片來源: Reuters/Carlos Barria

"因為這個說法不僅不受到台灣追求獨立的反對派歡迎。多年來的官方問卷調查也不斷顯示,多數台灣民眾希望維持現狀。至於如何實行事實獨立,台灣境記憶體在深層的分歧。"

文章接著寫道,台灣總統馬英九上任後積極推動兩岸經濟交流,最大的一次突破當屬兩年前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然而,台灣反對黨及學生運動對於在經濟上依賴大陸感到深切不安。

"在香港發生的種種事件後,北京顯然察覺,要拉攏台灣的年輕世代絕非易事。學生運動的支持者成長於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的年代,當時這兩名總統皆強調台灣身份。台灣中研院研究員吳玉山表示:'年輕人更覺得自己是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缺乏情感認同。'他們不希望成為香港-中國大陸在過去幾年間,對這個城市的影響力日益加劇。"

本文摘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