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喀布爾攻克一年:阿富汗和平與穩定仍然渺茫

2002年11月13日

攻克喀布爾對20餘年來飽受戰亂之苦的阿富汗而言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以往數十年的苦難經歷清楚地表明,沒有政治解決方案輔佐的軍事勝利,無論勝者是哪一方,都不能給阿富汗帶來真正的和平。合理的政治解決方案務必保證阿富汗各民族都能獲得發言權。

阿富汗:百廢待興,道路坎坷圖片來源: AP

北方聯盟在進駐喀布爾以前同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分支戰鬥達數年之久。他們經濟困難,裝備不足。塔利班的宗教和民族清洗政策給阿富汗造成了巨大危害。北方聯盟在對手面前卻顯得力不從心,畢竟他們的軍事力量太薄弱了。

9.11事件發生後,這種狀況才得以扭轉。美國總統布希宣佈,不僅將追究恐怖襲擊嫌疑人本.拉登的責任,還包括為基地恐怖分子提供藏身之地者的責任,從那時起,塔利班的命運就已經決定了。

美國和英國用炸彈將基地組織趕出了阿富汗,將塔利班趕下台,並明顯削弱了它的力量。國際社會將為阿富汗構築一個和平的未來視為己任。毋庸置疑,不能讓北方聯盟獨自掌權。德國在此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阿富汗四方共識就是去年12月初在德國波昂的彼得斯貝格達成的。

在此共識的基礎上,阿富汗臨時政府於去年12月22日開始工作。但政府的權限,同阿富汗國際維和部隊一樣,僅限於喀布爾及其周邊地區。此外,部分阿富汗人將這個政府視為一個親美政府。在政府組閣時,已經注意盡可能普遍地吸收阿富汗各民族,黨派和地方宗教勢力的代表。儘管如此,一些部落仍難免對自己受冷遇而牢騷滿腹。

促成彼得斯貝格共識的外部因素包括: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美國的決心以及阿富汗鄰國的妥協。此外,以往的痛苦經歷也是促使各方作出妥協的一個因素。這是長期以來首次在外界的壓力和督促下出現的阿富汗各方共同構築一個新開端的現實機會。

然而,喀布爾攻克一年之後,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卻仍然非常渺茫。塔利班雖然已經被打垮,但原教旨主義勢力卻在阿富汗實現了重組。在這些人頭腦中,美國的目的是企圖顛覆他們的國家,他們並且反對建設一個民主,世俗的阿富汗。因此,他們總體上拒絕美國和西方在阿富汗的存在。這些反對勢力中包括被打敗的塔利班,他們至今仍然對卡爾扎伊領導下的過渡政府實行武裝抵抗。此外,還包括來自其他伊斯蘭黨派的原教旨主義勢力。他們將民主世俗的法制國家的追隨者視為伊斯蘭教的敵人。

民族主義者極力為這些勢力撐腰。他們認為在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公民社會是自己的失敗。原教旨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的抵制是阿富汗實現穩定的最大障礙。

相伴而來的還有經濟和社會問題。今年上半年,阿富汗被迫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約1百60萬難民的遣返問題。在暴力和戰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百多萬人的遣散問題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然而,數十年來在巴基斯坦和伊朗難民營中艱難度日的難民們卻把國家目前的相對和平狀態看作一個充滿希望的新開端。

武裝權力鬥爭,今年9月初刺殺卡爾扎伊的行動以及喀布爾近期發生的爆炸事件都表明,建設一個公民社會的道路是坎坷和漫長的。儘管如此,人們仍然希望,阿富汗人民能夠尋找出一個各民族平等共存的有效模式。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