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回顧德國領導人會晤達賴喇嘛引發爭議

2010年2月18日

考慮到中國政府的感受,德國領導層對達賴喇嘛的態度似乎忽冷忽熱。此次達賴喇嘛前往美國同總統歐巴馬會面,也許也會讓人們想起此前德國領導人會見這位藏族領袖時引起的爭議。

2007年9月23日,梅克爾總理在柏林總理府會晤達賴喇嘛圖片來源: AP

達賴喇嘛的每次活動似乎都會引起中國政府的不快。這位藏人精神領袖被中國政府視為國家分裂分子,因此任何同達賴喇嘛的會面也都會被認為是支持其分裂活動的做法。如今,美國政府及其總統歐巴馬就引起了中國政府的不快。但事實上,德國也曾經在會見達賴喇嘛的問題上引起麻煩。

1996年時,當時的德國外長金克爾原計劃訪問中國的行程被取消,原因就是德國議會表決通過了譴責中國壓制西藏的議案。金克爾說:"中國政府必須意識到,良好的雙邊關係還必須包括在例如人權等爭議問題上產生意見分歧的可能性。"

金克爾曾在此前一年中同達賴喇嘛會面。但他在會面時拒絕接受達賴喇嘛敬獻的哈達,這一舉動曾在當時遭到嚴厲批評。分析人士認為,金克爾此舉恰恰反映出了德國政府在達賴喇嘛問題上的矛盾心理,因此改採取的方式也迂迴曲折。

對於是否要會見達賴喇嘛,如果會見,要在什麼層面,甚至是在哪棟樓裡見面等問題,德國政界都有著諸多討論。該問題之所以會如此複雜,是因為德國是中國十分重要的出口國,同中國有著緊密的經濟聯繫,因此德國擔心,中國政府會因為它會見達賴達賴喇嘛而在經濟上減少合作。

2003年5月30日,當時的德國外長菲舍爾在柏林會晤達賴喇嘛圖片來源: AP

金克爾的繼任菲舍爾曾多次同達賴喇嘛在外交部會面,並在會面時接受了達賴喇嘛敬獻的哈達。但是,當時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卻不願因西藏問題惹惱中國。施羅德的外交政策一向以優先考慮經濟利益著稱,因此一個並無實權和財力的藏人領袖,不值得他置德國的經濟利益於不顧而冒險會面。

施羅德的中國政策聚焦在雙方價值觀方面的"求同存異"。因此他會選擇將人權等議題先放在一邊,而重視一些具有經濟指向,且更有建設性的問題。

和施羅德執政時期在會見達賴喇嘛問題上的角色正好相反,在2007年時,作為聯邦德國總理的梅克爾在總理府正式會見了達賴喇嘛,而當時的外交部長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則暗示稱,此次會面只是嘩眾取寵,並表示人權政策不是一種櫥窗擺設的政策。但是梅克爾堅持己見,此後德國足足用了三個月才使中德間的關係恢復正常。在此之後,梅克爾表示:"我始終認為德中關係要重要得多,但同達賴喇嘛的會見讓我們對雙方已建立起的合作產生疑問。"

由此看出,這不過是一場外交遊戲。而此次美國同達賴喇嘛的會面也很有可能會有同樣的後果,那就是中美關係經歷幾個月的摩擦之後再重新恢復正常。但要注意的是,和過去不同,中國如今已是一股新的世界力量,其不斷崛起會讓人難以預料,中國此次會準備給同達賴喇嘛會面的外國政府什麼樣的懲罰。

因此同德國過去相比,此次美國政府和歐巴馬所冒的風險可能更大。那麼在當今世界,到底是誰在需要著誰?不可否認,經濟危機已經改變了世界的權力平衡,但是根據德國的經驗表明,兩國仍然十分需要彼此,因此任何損害都是非常有限的。

作者: Michael Lawton / 月洋

責編:謝菲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