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回首二十年 德國東部經歷巨大變遷

2010年10月2日

在柏林牆倒塌後,當時的德國總理柯爾曾承諾說,東部不久後就會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20年過去了,德國人為東部的建設投入了1.3兆欧元,但這一進程還遠沒有結束。

圖片來源: dpa

德國西部的遊客在游覽德國東部城市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對修繕後美麗的房屋, 寬敞平坦的柏油公路,以及現代化的基礎設施發出陣陣驚嘆。人們簡直不知道,東部還需要建設些什麼。

統一前奎德林堡的破敗景象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B

的確,德國統一20年後的今天,東部地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1990年3月在首次自由選舉中當選為民主德國總理的德梅齊埃(Lothar de Maiziere)承認,東部地區的建設工作耗費了大量時間。他說, 當年我們都曾認為,建設速度肯定會比規劃的快得多。德梅齊埃還說,"誰如果在德東地區看不到現在的這樣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那他就是瞎子,就是呆子。如今當我從戈爾利次(Görlitz),從奎德林堡(Quedlinburg)和其她地區經過時,我的心跳就會加快,因為我看到,原來破落的城市已經完全變了樣。"

東部建設得不償失?

德國為它的統一究竟投入了多少資金,這個數字現在只能做一個大體估計。哈勒的經濟研究院估算說,從1991年到2009年總計花費了1.3兆欧元。為德東地區提供的建設款項大部分直接進入了新聯邦州的財政預算。只有涉及諸如聯邦交通公路,高速公路和河道建設的交通建設項目才由聯邦政府直接投資。

1989年至1998年擔任德國財政部長的特奧‧魏格爾(Teo Waigel)稱,統一後德國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團結一致的氣氛。然而德國政界除了得到輿論的贊許,也聽到了一些別的聲音。魏格爾說:"幾年前一家美國公司的董事會主席在一次會議上對我說,特奧,贖買民主德國是個不上算的買賣吧? 這個問題讓我感到有些氣憤。我隨即回答道,從時間上,從花費上確實超過了我們的預想,這是個事實。但是原民德1800萬人如今生活在一個民主自由的社會中。"

統一的代價-大量失業

然而計算統一的代價,不能單單只看物質和金錢的投入。統一後德東經濟的崩潰造成了嚴重失業。這使西部投入的1.3兆欧元資金中有三分之二用在了社會保障領域裡。即便是統一20年後的今天, 德東地區的失業率仍然明顯高於西部。

直到今天,東部和西部的經濟發展仍然很不平衡。雖然德西的企業在東部出售他們的產品,但是這些產品仍然在西部生產。因此東部地區的企業就業位置增加得很慢。如今東部的經濟實力按照人頭計算,只相當於西部水準的71%。私有經濟創造的國民生產總值以人頭計算,只相當於西部的66%。

按照德國政府的計劃,對德東地區的財政資助將持續到2019年。也就是說,今後幾年西部還將繼續向東部大量輸血。2019年之後怎麼辦,只有到時候再決定。也可能這個名為"團結條約"的資助項目會換一個名稱,會由西部富裕的各州來資助德東各州的財政,就像如今在西部各州通行的做法一樣。

整修一新的奎德林堡古老建築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ZB
格爾利茨Obermarkt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ZB

作者: Sabine Kinkartz 編譯:韓明芳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