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Staatsverschuldung Deutschland

2010年7月4日

德國公眾普遍將巨額國家債務看作是一個可怕的魔鬼。而實際上,國債在金融政策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在經濟危機時期,國家可利用它來刺激經濟復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chromorange

漢斯貝克勒基金會的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霍恩(Gustav Horn)指出,如果國家借貸投資的話,就給私有經濟發出了訊號,促使他們也進行投資和消費。這樣便能刺激經濟發展,避免高失業率。霍恩認為,從全球角度來看,國家在經濟危機時期借貸是一個"經濟政策方面的良好手段"。

經濟復甦的催化劑

比勒費爾德大學經濟歷史學家維爾納-阿貝爾斯豪澤(Werner Abelshauser)也贊同在危機時期國家借貸投資。他認為,在基礎設施及研究機構方面的長期投資應該通過國家借貸來實現,因為"國家只有扮演了為未來投資的角色,才算履行了其義務"。而國家為了能夠履行它的義務就必須發行國債。而國債是一種有固定利息的有價證券,在一般情況下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公民可以安心購買國債以積累自己的財富。

有種觀點認為,今天的國債會給下一代人帶來負擔。而所有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阿貝爾斯豪澤解釋說:"我們沒有將負擔推給未來的可能。每一代人都生活在他們創造的社會生產總值之中,不可能傳下去"。

債務與下一代

霍恩也有類似的看法,他說:"這種觀點有失偏頗。當然,下一代人要承擔債務的利息等等。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國家債券是可以繼承的。下一代人不僅僅繼承債務,同時也繼承財產。他們可以從中獲益"。但他也承認,那些上輩人沒有持國家債券的下一代便要吃虧。

政治藉口

大多數公民擔心國債爆炸性的增長會使國家失去運作的能力。發行國債本應該嚴格地限制在投資方面。而這些投資從長遠來講能夠得到足夠的回報。只有一個例外,即為"防止出現整體經濟失衡"。但這種表述給德國歷屆政府以很大的解釋空間。只要經濟出現不平衡,政府便此為藉口發行大量國債。而實際上,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出現過經濟的完全平衡-即沒有失業,而且物價穩定的時期。

糟糕的形象

這樣,原本作為良好金融手段的國債便給人以糟糕的印象。此外,儘管各政黨的政治家們都聲稱要將減少國債列為重要目標,而事實上他們僅打算減少新增債務而已,也就是說減緩債務增加的速度。而"只能在投資有回報的情況下增加債務"這條金融政策的金科玉律越來越被人們所遺忘。

作者: Klaus Ulrich/ 王雪丁

責編: 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