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奧委會主席:反興奮劑領域仍存漏洞

(責任編輯:花名)2007年12月31日

近日,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在接受《南德意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際體育界反興奮劑的力度仍不夠大。「儘管我們盡了最大努力,在雪梨奧運會上進行了2500次興奮劑檢測,北京奧運會將進行4500次檢測,而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更是會達到6000次,」 羅格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當中還是會存在漏洞。」

圖片來源: AP

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巴赫也表示,隨著明年奧運會大賽日期的臨近,將會出現更多由體育道德和體育成績之間矛盾所造成的醜聞。

羅格強調對訓練中的運動員進行突然檢查的意義重大。他指出,例如促紅細胞生長素(EPO)需要3到4天的發生作用時間,所以體育聯合會之類的組織應該多進行一些「突然襲擊」。而且在不同時間要進行不同類型的興奮劑檢測。如果運動員在1月份主要加強力量訓練,促進肌肉增長,那麼這個時期要著重對促紅細胞生長素、同化激素(anabole Steroide)等指標進行檢測。「我們需要在一些重要時間段多進行一些突然檢查,以檢測運動員的成績是不是令人懷疑的。」 羅格說。

羅格表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興奮劑檢測技術有可能可以檢測出運動員是否使用了生長激素。與此同時相關的技術部門正在努力研究針對檢測基因類興奮劑的技術。

今年5月,德國弗萊堡大學醫院將研究興奮劑小組的兩名成員清掃出門,在這之前已有1500多名從事不同項目的運動員都在這家醫院經醫生「指導」使用過興奮劑。這一事件成為2007年德國體育界的一大醜聞。羅格稱,這一醜聞比聽說美國著名田徑運動員瑪麗恩.瓊斯服用興奮劑更讓他感到震驚。他說,無法想像這種有組織的興奮劑研究能夠在一所享有盛譽的大學發生。

在談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問題時,羅格深信:「中國體育在上個世紀90年代經歷了它最黑暗的時期,但是我們相信,中國人已經從中吸取了教訓。現在,中國體育界沒有組織運動員服用興奮劑,我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中國人很清楚,如果對中國運動員的檢測呈陽性,整個奧運會就該被毀了。」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