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減排」仍需努力

2011年11月30日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十七締約方大會正在南非城市德班召開,中國在節能減排問題上的態度成為關注焦點。

德班氣候會議正在召開圖片來源: UN/DW

德班國際氣候會議目前還沒有進入高潮,但會場內外的氣氛卻已經有些壓抑,因為在會前,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國和美國都已經通過各種渠道放出消息,不會在既有立場上作出讓步。綠色和平中國氣候問題專家李雁將現場氣氛描述為"暗潮湧動","現在最大的爭端是關於《京都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是不是能在德班達成決議,以及美國和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大國是不是也應該把行動放在有約束力的框架下面,這兩個問題糾纏在一起,在德班的人們都清楚,這是核心的政治爭議"。

2035年:中國"歷史碳排放"將達歐洲水準

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立場是,在《京都議定書》的基礎上制定後續氣候保護文件,也就是富國必須接受具有約束力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而發展中國家則在自願的基礎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印等國家的主要辯論依據是,發達工業國家應該為全球氣候變化承擔"歷史責任"。但是,就在德班會議開幕當天(11月28日),國際能源署在華盛頓發布了一份名為《世界能源展望2011》的報告,其中指出在"歷史碳排放量"方面,也就是1900年以來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國正在迅速增加。

德班氣候會議現場圖片來源: dapd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按照現在的速度,中國的"歷史碳排放總量"在2035年就可能超過歐洲,而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達到經合組織國家的水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歷史碳排放量"是否還能永遠扮演中國在氣候談判問題上的"殺手鐧"呢?綠色和平組織的李雁表示,中國的歷史碳排放量趕上甚至超越發達國家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不應該等到那一天才去採取行動,而是現在就預料到將來中國碳排放是怎樣一個趨勢,然後努力減緩這個趨勢。"

國際社會對中國"百感交集"

有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採取恰當措施的話,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在2035年甚至之前就能達到頂峰,然後出現回落。但這一預測的前提是中國現在就在節能減排方面拿出切實行動。近年來中國在提高能源效率以及開發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努力並未白費,曾經多次參加國際氣候會議的李雁對此深有體會,"很多國家的談判代表在談到中國的時候,都會首先提到中國在採取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比如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中國已經在很多領域成為領頭羊,將來還有很多發展潛力,這是比較令人鼓舞的趨勢"。

但李雁同時指出,外界在正視中國所做出的努力的同時,心態也是"百感交集",因為中國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對化石能源的依賴以及以重工業為主的經濟結構依然沒有出現根本改變。作為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中國在國際氣候問題上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作者:石濤

責編:洪沙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