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在中國成長,在德國成名:徐懷雯的奮斗之路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7月20日

在中國,她曾經以為自己是被放棄了的選手。因為矮小,沒人看好她的羽壇前程;可是如果丟下羽毛球拍,她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價值所在。2000年的夏天,徐懷雯像一只困獸找到了突破口:德國--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

在奧林匹亞集訓點,徐懷雯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圖片來源: DW

採訪徐懷雯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在德國實現了未曾在中國實現的夢--走向奧運,只不過這一次,她將身披德國戰袍出征。

訪談之前曾與徐懷雯通過電話,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她講話乾脆利落,川味兒依稀可辨;等到在薩爾布呂肯的奧林匹亞集訓點見到她,又是另一番印象。身處「高」手如雲的體校俱樂部,身高1.60米的徐懷雯在外形上顯得「微不足道」。她文靜謙和、彬彬有禮,那種猛殺狠扣的潑悍的生命力也許只在球場上才有所體現。但就是這樣一位來自中國的「小」女子,卻被德國羽協視為「陽光和希望」。有了她,比賽得分便有了保障,有了她,德國女隊才得以提升至歐洲第二。

徐懷雯無疑也是一位令人愉快的談話夥伴,她很樂於開敞胸襟,完全不擺體育明星的架子。坐在青山腳下的薩爾州體校、奧林匹亞集訓點的餐廳內,就著咖啡聊天,話題逐漸由遠及近,由歷史到今天。

徐懷雯是幸運的,自從9歲那年第一次手握球拍之日起,她便找到了自己心愛的事業,並再也不曾放手。出身於體育之家(父母是排球、籃球運動員),徐懷雯躋身體壇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就在13歲那年,當她決心走上羽毛球職業道路的時候,卻遭到了母親的苦心勸阻。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正規教育,不要再重蹈復轍。沒有人比她更清楚運動員這行的真實內幕:風光只在領獎台上的一瞬,而台下的犧牲太大,辛苦太多。但是小懷雯堅定地表示:「我不怕吃苦!」

時至今日,身為國際羽壇的知名選手、德國2004年女單冠軍,徐懷雯回憶往事時表示:「小時候,我所能理解的苦是指身體上的苦,就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腰酸背痛、再也動彈不得的苦。長大了,才知道與另一種苦相比,這根本算不了什麼。」

上帝是慷慨的,因為他給了徐懷雯足夠的天賦;上帝又是吝嗇的,因為他只肯給她1米60的身高。到了20歲,徐懷雯成為中國女子羽壇的一流選手,並連續三年捧回全國女單季軍的獎杯。但是,國際比賽的大門卻並未向她開敞。教練對她說:「你太矮了,別人跑一步,你得跑兩步。」為此,她默默付出加倍的努力,可是,她依然得不到機會,依然受不到重視。

在北京參加中國羽毛球集訓的日子裡,徐懷雯看不到入選國家隊的希望。1997年,在河內舉行的越南羽毛球公開賽上,徐懷雯獲得女單亞軍。然而,一切似乎到此為止,國際大賽的名單上找不到她的名字。當付出與收獲越來越不成正比的時候,徐懷雯痛苦至極。

徐懷雯說:「那真是令人絕望。那個時候,我最需要的是一位心理醫生。」如果不是親耳所聞,很難相信,性格開朗、笑語吟吟的徐懷雯竟然受到過如此嚴重的心靈創傷。但是她隨即釋然道:「我不會怨恨任何人,假如我是教練,也許也會認為身高1米75的隊員更有培養價值。」

別人可以放棄徐懷雯,但她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1999年,以養傷為由離開集訓隊之後,徐懷雯試發電子郵件投石問路,敲開了德國羽毛球俱樂部的大門。歷經手續上的周折,她於次年9月來到博登湖畔的弗里德里希港,開始在甲級聯賽上一展風采。與此同時,她還擔任60名少年選手的教練。

徐懷雯說:「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很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青山碧水的自然環境是很好的療傷之地,她在生理及心理上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除了體育,語言也是徐懷雯的強項。來德國之前,她便會說相當不錯的英語,如今,在隊員及俱樂部經理的敦促下,她的德語水準進步很快,這也是她於2003年11月份加入德國國籍的條件之一。

但凡有海外經歷的華人都得承認,由於人地生疏、語言不通,出國初年會遭遇重重困難,但徐懷雯卻完全沒有類似的體驗。她說:「我遇到了無數好心人,他們給我很多關照。」無論在工作上、生活上,一切都進展得出奇地順利。她在博登湖畔打了三年球,只輸掉過一場比賽;房東夫婦對她體貼入微、噓寒問暖;她教人打球時常常動用肢體語言,倒也百試不爽。

2003年初,徐懷雯轉會到薩爾州的畢施米希海姆俱樂部,頻繁參加比賽,以其出色的表現引起媒體及體育界的關注。為迎2004年雅典奧運會,德國選秀工作近在眼前,論實力、論經驗,女子羽壇無人能出徐懷雯左右。但若要代表德國參賽,入籍是必要的前提。參戰奧運?這是懷雯的夢,也是她的痛,曾經夢寐以求的機會一度遙不可及,忽然又近在眼前,她幾乎不假思索地一把抓住了。

轉換身份以後,徐懷雯頻頻亮相國際聯賽,因為她必須迅速提高世界排名。去年年末,在薩爾布呂肯舉行的碧特博格公開賽上,徐懷雯成為海報上的招牌人物。薩爾布呂肯人將她的肖像貼滿了大街小巷,熱烈歡迎她的加盟,她是德國隊的希望之星。

但這一角色轉換也引發了個別隊員的妒嫉。對此,徐懷雯大度地表示:「我非常理解她們的心情。作為二十出頭的年輕隊員,過去的一切都很一帆風順,卻因為我的到來而打亂了局面。不再是德國冠軍、不再有機會出賽,適應這種挫折感是需要時間的。」

當被問及對奧運賽事的期望,徐懷雯坦言:「如果分組情況好,我希望能進入前八,這樣一來,肯定會碰到中國運動員。」 徐懷雯說,中國選手的實力很強,技術全面,尤其是張寧、周蜜和龔睿娜,奪金的可能性很大。

身披德國戰袍出征奧運,心情是否有幾分複雜呢?徐懷雯表示:「站在賽場上,我會全力以赴去贏球,不會考慮那麼多。」雖然加入了德國籍,徐懷雯不是沒有歸屬感上的困惑。她說,經常感覺自己仍是中國人,最大的區別在於:出國比賽90%的情況不用簽證了,再有,她本人經常受到德國媒體的關注。

今年29歲的徐懷雯未婚,她的男朋友至今仍居於成都,從事旅遊行業。據徐懷雯透露,男友已同意來德,與她共謀發展。對於未來,徐懷雯有一些模糊的構想:當教練似乎不錯;她也對經營體育用品感興趣。

告別之前,徐懷雯高興地說,在德國接受中文採訪還是頭一次,用母語同記者交流感覺好極了。她以前只看過德國之聲的電視,聽過德國之聲的廣播,但以後她會天天光顧德國之聲的網站。

(亞思明)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