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企日子不好過

2011年12月8日

經濟低迷的形勢之下,許多外資企業都希望能夠通過在中國的業務彌補全球銷售不振所帶來的損失,但是更高的所得稅,工會補貼以及其他費用使得他們的生存環境更為惡劣。

外企在中國賺錢越來越不容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許多企業目前最大的憂慮是,中國官方強制要求外國雇員及其僱主開始繳納最高可達薪水40%的養老保險等其他福利費用。

新的養老金和醫保規定將在公佈之後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也就是明年10月15日開始生效。各企業現在紛紛忙著想辦法籌錢應對,而員工們則對繳款之後,是否真能享受到相關的福利待遇表示懷疑。

咨詢公司安可顧問(APCO Worldwide)駐北京分佈的一名負責人表示,對於一些外企而言,增加這樣一筆支出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甚至使公司從盈利轉為虧損。

這些政策變化也讓人們不由懷疑,北京對於外企的態度是否已經有所改變?外資企業去年在中國投資總額達1050億美元,員工人數將近1000萬。

中共政權需要外企的投資和技術來發展電腦、汽車、能源、電信及其他產業,但同時又將外企視為希望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的敵人。

中國對外企的熱情不再

盛智律師事務所(Sheppard Mullin Richter & Hampton LLP)北京分佈的一名合夥人齊默曼已經在中國工作了14年,他認為中國對於外資企業的熱情正在消減,"在允許(外國)投資進入的市場領域上,中國政府變得越來越有所選擇,而對那些不再熱門或者被認為是'麻煩製造者'的企業,中國政府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嚴厲。"

此番福利金繳納新政下,受到最大打擊的將是咨詢公司,為外國兒童開設的國際學校以及其他大量僱用外籍員工的企業。而對於製造業的影響則相當有限,因為在這些企業中外籍員工的比例很小。

北京國際學院院長麥克唐納德(Tim McDonald)對美聯社表示,為"消化"新政所帶來的影響,學校今年可能面臨赤字。該學校有260名學生,外籍雇員人數為45人。

除此之外,2008年制定的反壟斷法中有關專利和版權的內容已經得到修訂,新規定即將公佈,這也讓各家外企頭皮發麻。該法案中一條內容模棱兩可的條文可以用來禁止企業利用智慧財產權打擊競爭對手,許多外國公司擔心他們可能因此被迫將專利技術轉移給中國競爭對手。

新政策使在華外企倍感壓力

福利金新政以及專利法案的修改,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聯繫,目前仍不清楚。但這一系列政策動作發生的時機引人深思,中國領導層目前在財政和政治方面都正在經歷一段異常複雜的時期。

北京需要增加財政收入以實現對民眾的承諾:為依然佔人口大部分的貧困民眾改善學校設施和醫保體系。而與此同時,2012年中國領導層將實現世代交替,美聯社認為,在這一敏感時期,對外企持親善態度將成為官員們的一個"包袱"。

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外企普遍感受壓力,而眼下這一系列政策變化則更是"雪上加霜"。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9.1%,低於上一季度的9.5%。再加上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蕭條進口下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可能進一步下滑。

外國商業集團長期以來一直指責北京方面阻止外資進入銀行、建築及其他行業,認為這種做法違反了自由貿易原則。近來,外資企業的抱怨中又多了一條:他們認為中國政府試圖將外國競爭者趕出一些具有潛力的產業領域,比如清潔能源。

美國駐世貿組織大使龐克在11月30日就曾經發表措辭嚴厲的講話,稱北京政府儘管聲稱允許自由競爭,但實際上卻正在放棄自由貿易,並不斷擴大政府在經濟運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儘管中國官員反駁說,繳納養老、失業和醫保費用的外籍員工可以進入社會保障網路,而歐洲、美國或日本也都有類似規定。不過,由於該項政策公佈後不到半年就要實施,許多外企的年度預算可能因此被打亂。

據中國政府統計數字,去年共有59萬名外籍人士生活在中國大陸,其中23萬多人擁有工作簽證。

有關社會福利金的繳納,每個城市各不相同。以北京為例,那裡的外籍員工最高每月將繳納3780元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但他們今後如何獲得養老金或者失業金,目前仍不清楚,因為一旦他們退休或者失業,一般而言就會失去相應的簽證,也就不能繼續留在中國。

與此同時,一項稅收政策調整將使那些在中國進行銷售、生產和融資等多種業務的外國汽車製造商或其他企業的成本上升。因為新規定要求這些企業將不同的業務部門註册為獨立公司,而稅務部門則會將這些部門之間的資金流動,比如從汽車貸款業務得到的利潤再投資到生產部門,或者資金流向國外的情況徴税,而中國企業則不受類似規定的限制。

中國媒體"內外有別"?

除此之外,類似沃爾瑪和康菲石油這樣的外國企業還感覺受到中國國有媒體的不公對待,前不久兩家公司都陷入負面報導的浪潮之中。

今年6月,康菲石油位於中國東北海域的一個海外鑽井平台發生事故,造成大約700桶原油以及2500桶礦物油油基泥漿洩漏。事發五個月後,中國媒體仍在追蹤報導,而中國政府也指責事故原因是企業疏失。令康菲感到不忿的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石油集團所造成的石油管道事故,洩漏規模是康菲事件的15倍,但在事發幾天之後,媒體便不再繼續報導。

在另一個事例中,擁有將近10萬名中國員工的沃爾瑪因為"價格欺詐"而被強制在兩星期內關閉13家分店,兩名員工遭到司法追究,而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處罰過於嚴厲。

來源:美聯社 編譯:石濤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