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資企業抱怨反壟斷法選擇性執法
2014年9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據美聯社報導,中國美國商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系列國際性的汽車企業、技術供應商和其它類型的企業投訴近期受到大規模調查。商會認為,這種做法同中國官方去年做出的向私營企業開放國有企業佔據主導地位的經濟領域的承諾背道而馳,顯然是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期對外企增加壓力,同時提升本土企業的競爭力。
在上周公佈的一項調查中,過半企業認為,他們成為反壟斷法、食品安全和其它監管機構有選擇性執法的對象。中國美國商會在報告中指出,中國需要面對"永遠失去理想投資國光彩的"風險會越來越大。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Greg Gilligan)說:"很多調控的領域過於集中在外國跨國公司身上"。
在商會所做的這份調查中164人接受了訪問。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感覺在中國"不太受歡迎"。2013年所做的同樣調查中,365名受訪者裡41%的受訪者認為在中國"不太受到歡迎"。
習近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承諾,向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加大工業領域的開放度,這樣可以提高中國經濟自身的生產效益。但是與此同時,無論是在汽車生產領域、電信還是航空航天,北京方面卻都在試圖打造"民族冠軍"。中國美國商會認為,這就導致中國的管理者利用反壟斷法和其它規則在競爭中保護中國本土企業。
中國歐盟商會同樣表達了對過去一個月中國開展的反壟斷調查的擔憂。歐盟商會表示,最近受到一些企業的投訴。這些企業稱,中國的監管部門強迫這些企業在沒有進行完整調查的情況下就接受處罰。
中美商會副主席萊斯(Les Ross)說,受到中國監管部門調查的行業領域包括醫藥、醫療器械、高科技、汽車等。他說,中國監管部門可能想通過對外資企業下手以縮小中國企業同外資企業的競爭差距。
8月20日中國發改委宣佈,對日本住友等8家零件企業以及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的價格壟斷行為進行處罰,罰金總計12.35億元,是中國監管機構迄今以來開出的最高罰單。
中國官方表示,賓士、奧迪和克萊斯勒等公司也會受到處罰。與此同時,微軟和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也正在受到中國監管機構的嚴密調查。
中國反壟斷法於2008年起生效執行,外國企業當時認為這是為劃清界定經營條件的向前邁出的又一步。外國在華企業表示,這部法執行以來,對外國企業應用執行的程度遠高於對中國本土企業。
中國監管部門否認他們包庇中國企業。他們舉例說,去年曾處罰了兩家操縱價格的酒類生產企業。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說:"我們相信,隨著調查案例的增加,執法的公正性會更好地體現出來。"
中國美國商會前副主席金永益(Kim Woodard)說,外國企業以前具有於同中國監管部門的"合作意識",但是過去兩年間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
他說:"現在的情況看起來是,他們選定特定的企業,然後積極執法。這似乎是中國在市場準入方面製造了新的屏障。"
中美商會副主席萊斯說,中國政府還減少了從外資獨資企業的採購。
今年5月中國官方宣佈,政府機構停止購買安裝了Windows 8系統的電腦。中國媒體報導稱,中國要研發自己的作業系統。
但是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前提下,不確定的監管條件為在華外資企業在同雄心勃勃的中國本土企業的競爭中帶來了新的挑戰。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長為7.5%,而2007年卻高達14.2%。
中國是全世界吸引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官方稱,外資在華的投資一年達到1000億美元,但經濟學家指出,這其中很大一部份是中國在海外的企業回流的投資。
但是美國商會的報告指出,很少有企業報告稱他們的盈利出現大幅增長,與之相反,收益減少的報告倒是"越來越普遍"。"企業對未來的投資變得越來越謹慎"。
訊息來源:美聯社 編譯:洪沙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