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曼谷倒塌唯一高樓系中鐵集團豆腐渣工程?中方回應
2025年4月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緬甸當地時間周五(3月28日)中午發生7.7級強烈地震,造成超過2000人死亡。其鄰國泰國也未能倖免,至少有20人死亡,但其中大多數死於泰國首都曼谷倒塌的一座大樓廢墟中。
這是曼谷在地震種倒塌的唯一主要建築,是一座在建中的30層高的政府辦公大樓。地震發生之後,大樓在幾秒內變成一堆廢墟,造成至少13人死亡,9人受傷。目前仍有約70人被困,生還希望渺茫。
曼谷遍佈無數高層建築,但沒有其他建築報告嚴重受損。這引發了人們的疑問:為什麼這座正在建設中的大樓會倒塌?
「我們必須調查問題出在哪裡。」泰國總理佩通坦‧西那瓦表示,她已下令對建築工地的材料和安全標準展開調查。
「從設計之初,到最終獲批,這座建築經歷了什麼?這並不是泰國第一座高樓。」她在周六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該項目位於曼谷著名的乍都乍市場附近,由中國中鐵十局(泰國)公司負責施工。該公司隸屬於中國中鐵集團(CREC),是全球最大建築和工程承包商之一。
中方回應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星期二(4月1日)晚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文稱,「中國政府一貫要求中資企業在國外開展生產經營應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此次有關中資企業參與施工的在建樓體在地震中倒塌並造成嚴重人員傷亡,我們對此深感痛心並再次向遇難人員、傷者和家屬表示哀悼和慰問。」
據悉,中國已安排地震救援專家和志願者救援隊伍到泰國,協助泰國政府組織的救援工作,協調在泰中資企業提供重型起重機等機械設備參與救援。
使館方面還表示,下階段將視泰方需要,繼續全力提供支持和協助,並指導有關中資企業積極配合泰國政府進行的調查,「相信泰國政府的調查會給出科學公正的結論」。
鋼筋檢測發現部分材料不合格
泰國安全官員周一(3月31日)表示,對施工現場的鋼筋檢測發現部分材料不合格。鋼筋用於加固混凝土,而檢測結果表明部分金屬材料未達標準。
泰國工業部長阿卡納‧蓬帕宣佈,政府將成立委員會展開調查。他表示,一家鋼筋供應商在去年12月未能通過安全測試,該公司可能會被吊銷執照。但他未透露該供應商的名稱。
泰國國王科技大學拉卡邦分校土木工程教授素察特維‧素納斯瓦表示,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答。
「我們需要查看設計方案。一開始是如何計算的?如何設計的?此外,在救援過程中,如何同步收集證據?」他在周六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工人勞動權利保障受到質疑
該項目的泰國合作方——義大利泰國發展公司(ITD)——周一向地震遇難者表示哀悼。但該公司表示,他們「有信心」此次事故不會影響其他項目。
總部位於北京的中國中鐵集團是全球最大建築和工程承包商之一,業務遍及9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次曼谷建築坍塌事件並非中國中鐵集團及其子公司首次因重大事故受到批評。
去年11月,塞爾維亞一座火車站的屋頂倒塌,造成14人死亡。這座火車站由中國中鐵集團子公司承建。事故發生後,公眾怒火指向當局,質疑該公司在建築工程中存在偷工減料的行為。
移民工作組織成員若賽‧翁蘇班表示,在泰國工作的中國公司雇傭的移民工人曾提出許多關於安全標準低劣和勞動權利不足的投訴。
「在中國公司,我們看不到人權盡職調查,也無法確定他們是否符合勞動標準。」她對法新社表示,「僱主與雇員之間總是存在權力不平衡。」
曼谷的建築業由大量勞工支撐,其中許多人是來自緬甸的移民工人。他們在炎熱的工地上工作,薪資微薄。
移民工作組織已呼籲泰國勞動部,如果此次建築事故涉及違反健康和安全法律,應追究相關僱主的刑事責任。
中國的網路刪除和審查
法新社已向中國中鐵十局(泰國)和中國中鐵集團尋求回應,但尚未收到回復。
中國中鐵十局曾在其官方微信頻道上發布一篇慶祝乍都乍工地主體結構完工的公告。但在周五地震發生後不久,該文章被刪除。該文稱「這將是中鐵十局在泰國發展的一張名片」。
法新社在地震發生後立即對該文章進行了存檔。該文章也原樣保存在收錄被中國網路審查機構刪除文章的中國數字時代網站上。
據中國數字時代報導,與坍塌大樓有關的相關新聞、網路評論,均遭到了屏蔽和刪除(又稱404),微博和抖音也將「泰國審計署大樓坍塌」等詞條屏蔽。中國網民紛紛質疑有關部門啟動嚴厲的網路審查。
當地媒體報導稱,周六有四名中國公民因試圖取回坍塌工地的文件而被捕。
佩通坦:調查並不會「針對某個特定國家」
中國是泰國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國。據「開放發展泰國」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向泰國投資了20億美元。泰國政府在涉及中國的事務上通常十分謹慎。
佩通坦表示,周一啟動的建築倒塌調查並不會「針對某個特定國家」。
「我們不希望任何國家覺得我們只是在盯著它。」她在周二說道。
周一,在事故現場附近的一個臨時安置點,45歲的娜汝蒙‧通勒還在焦急地等待消息。她的男友、緬甸電工覺丹(Kyi Than)仍被埋在巨大的混凝土和扭曲的金屬殘骸下,挖掘機正在努力清理廢墟。
「我心碎了。」她對法新社表示。「我這輩子從未見過這樣的事。」
(法新社、中國數字時代)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