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報告:中國和北韓-永遠的同志?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6年2月3日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著名研究機構-國際危機小組在新近發表了一份題為「中國和北韓-永遠的同志?」的報告中指出,在朝核危機問題上,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比外界想像的要小。因此不能一味依靠中國對北韓施加壓力。不過中國對北韓潛移默化的經濟滲透,也許是促使平壤轉變的更好途徑。

北京釣魚台賓館-六國會談的地方圖片來源: AP

國際危機小組的報告稱,中國對北韓的影響力雖然比北京自己承認的要大,但遠比許多人所認為的要小。因此,國際社會有必要認識到中國的利益考量和在外交努力方面所能達到的限度。

在許多西方人眼中,中國與北韓是親密的盟友。但時過境遷,戰爭年代捐血凝成的情誼早已成為歷史。國際危機小組東北亞項目負責人彼德.貝克說:「中朝兩國領導人之間並無特別的好感,如果有更好的選擇的話,中國不願讓北韓成為核國家,因為一旦這樣,日本和台灣更有理由和壓力發展自己的核防衛項目。不過中國還是會對北韓提供支持,只要北韓能保持穩定,不觸動南北雙方的政治現狀。」

中國很樂意扮演斡旋人的角色,這樣不僅可以在本地區和國際上贏得積極推動無核化的聲譽,更能在與美國的關係上加分,但貝克認為:「中國對北韓施加影響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中國想增加壓力,但真正有效的只有經濟手段。中國和北韓的政治關係並不像表面上那麼緊密,但經濟上,可以說中國是北韓的生命線,如果中國停止與北韓的合作,北韓經濟會發生休克。但這樣作的風險太大,北韓可能出現政局不穩,甚至政權崩潰,中國不願冒這個風險。」

該小組的專家認為,中國同華盛頓有一個同樣的目標,即實現朝鮮半島非核化。但對中國來說,北韓局勢的穩定,政權的繼續存在更為重要。中國首先要避免北韓政治崩潰帶來的難民潮和經濟負擔,並阻止朝鮮半島出現軍事緊張。從長遠看,還要防止美國主導整個朝鮮半島的局面。因此如果指望中國說服北韓與國際社會合作,無異於浪費時間,給平壤發展核武器留下更多時間。

報告指出,長期看,中國與北韓的經濟互動也許是促使北韓走向體制改革和開放的最佳途徑。中國首先希望將單向的經濟援助轉變成雙邊貿易和投資。同時,中國還希望通過推動鄰國北韓的經濟開發,維護經濟薄弱的東北三省的穩定。

北韓從2002年開始的經濟改革進展緩慢,政策遲疑反復。但總算給人們以一線希望。近期金正日到中國南方經濟特區訪問,更激起了外界的期待,希望北韓領導人在看到中國的發展後,加速國內的改革。

報告認為:「應該公平地說,中國領導人對北韓領導人缺乏改革意願感到很失望,也看到實行深入改革的難度。我認為,中國的底線是,與其讓北韓出現不穩定甚至動亂,作為另一種選項,讓它擁有核武器倒也不妨。」

危機小組的報告還推測,中國希望維持朝鮮半島分治的局面,保持自己對雙方的影響力。另外,在與華盛頓就台灣問題產生爭議時,北韓問題可以成為中國的一個籌碼。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