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阿富汗塔利班高等教育部週二(12月20日)去信全國所有公私立大學,宣佈即時起禁止女性就讀大學,直至另行通知為止。信中指該命令是由政府內閣決定,而頒佈的時間點,正值聯合國安理會剛於紐約總部商討阿富汗議題。塔利班高等教育部發言人在推特上發佈了這封信函。
就在三個月前,阿富汗全國數千名女性通過入學試考入大學,此時適逢大學期末考。一名居於喀布爾的母親表示,她正就讀大學的女兒聽聞消息後落淚,擔憂再也無法繼續完成醫科學位。她向路透社表示:「這種痛是難以言喻的,不止是我或其他母親,我們所有人都感到很心痛,我們很擔心孩子的未來。」
一名新聞傳播系三年級生告訴美聯社:「我已無法實現我的夢想和盼望,所有一切在我眼前消失,而我無能為力。」她說:「身為女生是罪嗎?如果是,我希望我不是女生。我父親寄望她的女兒將來能成為一名傑出的記者,這已經被摧毀了。」她稱會嘗試就讀網上課程,或出國繼續學業。
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5月7日公佈新規,由最高領導人簽署法令,要求婦女必須在公開場合穿著全身式的罩袍布卡。聲明稱布卡是「阿富汗文化的一部分,已經有悠久的歷史」。這是自2021年8月塔利班重新掌權以來,對婦女實施的最嚴厲的限制之一。穆斯林婦女穿戴的頭巾與罩袍多種多樣,布卡是裹得最嚴實的一種。 莎依拉是長方形圍巾,包住頭和頭髮。落在肩上的兩邊,一長一短,長的那邊從前身繞到另一肩膀上,向後擺,也可用夾子夾上。莎依拉的顏色不拘,佩戴也很隨意,常常露出脖子或頭髮。莎依拉流行於海灣國家。
喜佳伯遮蓋頭髮、耳朵、脖頸和胸部,肩部也略有掩飾,但露出全部面容。這一頭巾是穆斯林宗教以及信仰該宗教女性的象徵,可以以不同的顏色和形式佩戴。它也是當代世界各地最普遍的蓋頭形式,被廣為接受,認為是國際大眾化。
阿米拉是雙層頭巾,裡面是一頂帽子,稍有露邊,攏住頭髮,外面是一層桶形輕紗或棉布。阿米拉露出面孔,過雙肩,覆蓋胸膛。兩層的顏色不同。阿米拉也是顏色和佩戴形式很隨意的,多出現在阿拉伯海灣國家。
喜瑪爾是連著頭巾的帽子,頭巾很長,可以達到腰部並遮蓋半背,但面部露出。喜瑪爾多為黑色或白色,在傳統的中國穆斯林地區,很多婦女穿戴喜瑪爾。
卡多爾是全身罩袍外套,裡面用深色頭巾攏住頭髮,露出全部面龐,但全身從頭至腳都被外套包住。有時在罩袍內還有一個內巾。卡多爾在伊朗比較多。
尼卡布幾乎蓋住全臉,只留下眼睛部位。黑色的尼卡布也常常同黑色的長罩袍配套穿戴。尼卡布在北非、中東部分地區較為常見。
布卡是從頭到腳包裹最嚴實的罩袍,頭上有一頂帽子,順著帽子下來是一襲蒙面長袍。只在眼睛部位,留有網格式的"窗口"供向外看。布卡多為藍色,流行於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區。
塔利班於九十年代在阿富汗執政時也禁止女性上學。雖然塔利班去年重新掌權後,曾經承諾這次會採取較溫和的管治方式,但今年三月當局食言並禁止女性讀中學,九月還解散了婦女事務部,十一月更禁止女性進入公園、健身房和泳池等公共場所。
在大學禁令出台前,阿富汗女性即使能入讀大學,亦已被限制選科,例如經濟和工程等科系均把女學生拒緒門外。各個院校被命令設立男女隔離的課室和入口,只有女性、或年長男性能教導女學生。而當局減少對教育的資助,令不少教職員欠薪。
塔利班在美國去年撤出阿富汗後再次上台,它表明會根據被稱為「沙裡亞(Sharia)」的伊斯蘭教法統治阿富汗,美方的軍事決定受到各界批評。塔利班政權至今未被國際承認,聯合國的代表席位仍然由前任政府出任。
一年前,美國宣佈撤離阿富汗行動全部結束,由此歷時20年的阿富汗戰爭也宣告畫上句點,塔利班重返政權,建立一個和平自由阿富汗的理想隨之破滅。 圖片來源: Wakil Kohsar/AFP/Getty Images 8月26日,阿富汗喀布爾機場外發生兩起自殺式炸彈襲擊事件。爆炸造成170名阿富汗平民喪生,13名美軍士兵在襲擊中遇難。這是十年來美軍在阿富汗傷亡最嚴重的事件。 爆炸事件後,「伊斯蘭國」(IS)的一個分支組織聲稱對這次襲擊負責。
圖片來源: Wakil Kohsar/AFP/Getty Images 宣佈對襲擊事件負責的是IS在中亞地區的分支「伊斯蘭國呼羅珊」(Islamic State Khorasan)。該組織此前也曾發動致命襲擊,認為塔利班過於溫和。「伊斯蘭國」屬於伊斯蘭教的薩拉菲主義運動;而塔利班主要是德奧班迪教派。一段時間以來,塔利班與「伊斯蘭國呼羅珊」多次交火。塔利班方面表示,至少28名塔利班成員在周四的爆炸事件中喪生。在這次爆炸事件前,據通訊社援引軍方消息,塔利班曾在檢查站攔截並殺死了幾名IS刺客。
圖片來源: Mohammad Ismail/REUTERS 13名在炸彈襲擊中身亡的美國士兵遺骸被運回故鄉。這場戰爭開始時塔利班在台上,結束時塔利班回到台上,人們不禁發問,這場戰爭的意義何在?
圖片來源: U.S. Marines/Handout/REUTERS 拜登在8月26日晚的電視演說中表示,「我們不會原諒,也不會忘記。我們將追捕你們,讓你們付出代價。」他表示美國的疏散行動將繼續進行,維持在8月31日前撤離的目標。五角大樓也對喀布爾可能發生新的恐怖襲擊保持高度警惕。在塔利班接管後,美國及其盟國緊急撤離其在阿富汗的公民、當地員工。截至8月26日,德國已經結束了相關救援撤離行動,比8月31日的最後期限提前了5天。
圖片來源: Evan Vucci/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國際駐阿部隊開始撤軍後還不到三個月,極端伊斯蘭主義的塔利班就已經接管了全國大部分地區。8月15日,塔利班武裝佔領了位於首都喀布爾的總統府。
圖片來源: Zabi Karim/AP/picture alliance 塔利班發言人納伊姆(Mohammad Naeem)說:」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我們懇請各國和國際機構和我們坐下來開展對話,以便解決所有尚存的問題。」 他表示,阿富汗很快就會建立新政府。
圖片來源: Sefa Karacan/AA/picture alliance 阿富汗全境很多地方已經插上了塔利班的旗幟,這是昆都士市中心的場景。8月初,塔利班幾乎不費吹灰之力輕取這一東北重鎮,曾令西方國家震驚和不解。德國聯邦軍曾長期在這裡駐防。
圖片來源: Abdullah Sahil/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過去20年裡,美國斥資無數,為阿富汗政府軍和警察力量提供培訓和裝備。大批政府軍官兵繳械投降後,這些先進裝備就成了塔利班的戰利品。圖為喀布爾機場附近,塔利班武裝人員駕駛繳獲的警車正在巡邏。
圖片來源: REUTERS 8月14日阿富汗總統加尼在電視上發表安民告示的畫面,而一天之後,據半島電視台援引總統保鏢的消息報導稱,加尼總統已經逃往烏茲別克斯坦首都。
圖片來源: Rahmatullah Alizadah/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聽說塔利班已攻入喀布爾,當地一家美容院急忙遮蓋櫥窗上有性感畫面的廣告。民眾意識到,在推崇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塔利班管制下,此類圖像可能引來麻煩。喀布爾街頭幾乎已看不到女性的身影。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總統逃亡,政府離散,許多阿富汗人心中只剩下一個念想:逃吧!成千上百的他們湧向喀布爾機場,希望能搭乘西方國家的撤僑專機離開。其中有很多人曾為西方駐軍、國際機構和發展援助項目工作,擔心因此遭到塔利班的報復。
圖片來源: Wakil Kohsar/AFP 8月16日,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震驚全球:一家美軍飛機啟動後,很多絕望的阿富汗人在跑道上追跑,甚至爬到飛機底部,最後造成7人死亡。
圖片來源: 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西方國家加快撤離僑民、機構和需要保護的阿富汗人。美國與塔利班達成的撤離最後期限是8月31日,後者拒絕延長。一旦沒有美軍的安全保障,其他國家的人員也無法繼續留在當地。法國宣佈於26日結束撤離行動,德國預計27日起不再執行撤離飛行。
圖片來源: Sgt. Samuel Ruiz/U.S. Marine Corps/AP/picture alliance
多國斥責塔利班再次食言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譴責塔利班再次失信,形容是一次「非常令人不安的舉動」。他說:「在缺乏女性主動參與和受教育的情況下,實在難以想像一個國家如何能發展及應付所有挑戰。」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Ned Price)回應稱,美方以最強烈措辭譴責這個「無法令人接受」的禁令。他說:「這禁令很快會令半數阿富汗人口在小學後失學,阿富汗每年損失逾十億美元計來自女性的經濟貢獻,如今塔利班把損害無限期延伸至阿富汗人的未來。」他重申教育是國際認可的人權,塔利班一再違反公開承諾,華府將研究措施令其負上責任。
2010年阿富汗女大學生上課的情景圖片來源: Majid Saeedi/Getty Images 英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吳百納(Barbara Woodward)表示,新禁令再次「嚴重削弱女性權益」並使所有女學生深感失望。她指,這一步導致塔利班距離建設自立和繁榮的阿富汗更加遙遠。
阿富汗經濟不佳,塔利班執掌的政府遭受嚴重制裁。多國政府早前已經表明,在塔利班改變女性教育政策之前,他們不會考慮承認該政權。
聯合國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羅扎‧奧通巴耶娃(Roza Otunbayeva)發表聲明,批評塔利班的決定「具毀滅性」。就在大學禁令宣佈前夕,奧通巴耶娃向聯合國安理會表示,塔利班禁止女性讀中學損害了其與國際社會的關係,並指該政策在阿富汗人、甚至塔利班領對層內部皆「極度不受歡迎」。她強調:「若塔利班繼續把女生排拒於校門外,及無視國際社會的憂慮,我們只會繼續陷於僵局。」
(路透社、美聯社等)
逃離塔利班的時尚編導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