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交實用主義與歷史包袱

2006年11月21日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星期一到達印度,這是中國十年來對印度進行的首次最高級別訪問。每日鏡報指出,雖然中印兩國要擴大戰略夥伴關係,但這兩個亞洲的人口和經濟大國互相極不信任:

世界大笑日在印度圖片來源: AP

「 直到今天,中印關係仍然十分敏感:胡錦濤在訪問印度後,將直接訪問印度的死敵巴基斯坦。北京與伊斯蘭堡保持傳統密切關係,訪問期間,中國估計將向巴基斯坦出售核反應堆和軍艦。新德里對北京與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和尼泊爾等亞洲鄰國保持密切軍事接觸也深為不安。

使北京和新德里聯繫在一起的,是其外交政策的新實用主義。這兩個蓬勃發展的國家都受益於全球化,經濟在快速發展。在這樣的形勢下,誰也不願危及地區安定。儘管兩國在全世界角逐石油資源,但對於雙邊關係中的一些問題寧可視而不見。」

柏林日報認為,中國過去幾十年內,幾乎與所有的亞洲國家建立了交往的平台,至少正式的對話聽起來很和諧,但與印度的關係仍然很艱難:

「這不僅因為兩國經濟上是對手、政治上有獨裁與民主的價值差別,更多是因為歷史包袱直到今天仍然很沉重,以至於印度的反對黨甚至把今天胡錦濤抵達新德里稱為外交侮辱。1962年11月20日,中國宣佈為爭奪阿魯納恰爾地區進行的邊界戰爭停火。此後,這片八萬四千平方公里、110萬人口的地區由印度管轄,並在1986年獲得了印度一個邦的地位。但中國也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最後一次在上星期。中國的宣示如此強烈,使得印度1998年甚至把中印邊境受到威脅間接作為進行核試驗的理由。

中國十分看重這一地區,不會把它作為睦鄰關係的犧牲品。阿魯納恰爾是西藏高原的一部分,西藏又是北京與新德里之間爭執的另一大問題,印度把達賴喇嘛的流亡政府安置在達蘭薩拉。阿魯納恰爾並非是中國與鄰國之間的唯一邊界糾紛。在南海,中國與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爭奪南沙群島。東京與北京也為幾個彈丸小島、首先為釣魚島爭執不休。

經過數十年的反復,中國與俄羅斯看來解決了所有分歧,但莫斯科現在又在注視黑龍江中心的兩國邊界。因為中國在加固自己的河岸,這可能改變河流走向,新河曲的形成可能使俄羅斯的領土滑向中國一側。雖然這一地區居民稀少、損失也只具有象徵性,但象徵性的東西在政治上有時會起到決定作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