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外國記者看德國大選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5年9月19日

德國大選關係到聯邦政府未來政策走向,除吸引國內媒體聚焦之外,也引起了國際範圍的廣泛關注。德國之聲收集到美、俄、英、法、土耳其各國駐德記者的反饋訊息,談到了他們對於聯邦大選結果的理解。

媒體一覽圖片來源: dpa zb

美國

《華盛頓時報》記者Tom Goeller:「大選結果真是出人意料。我本來以為黑黃黨能夠上台,政府組合也該換換調子了,結果還是左派勢力佔到了上風。這表明,施羅德的招數又靈驗了,他又成功地喚醒了德國人的恐懼感。在德國,『害怕』這個詞差不多每天都會出現在某大報紙的頭條。德國人為各種事情感到害怕:害怕布蘭登堡被炸,害怕費用上漲。三年前德國人不敢管伊拉克的閒事,現在的情況則要複雜一些:基民盟自己的競選綱領不夠高明,社民黨又很機靈地抓住了把柄。施羅德和德國選民的關係就像是戀人一樣,什麼好聽說什麼,施羅德編故事的能力能與莎士比亞媲美,人們都喜歡聽他講話。」

俄羅斯

NTW電視台記者Dimitri Pogorzhelskiy:「聯盟黨的選戰結果糟透了,自民黨雖然成績斐然,但是選前許下了諾言,只與黑黨合作,不當交通燈聯盟(紅綠黃)的燈泡。真正的贏家其實是左派黨。在場的人都說:看來黑紅兩黨將會組閣成大聯合政府,但是過不了一兩年,德國可能又得重新選舉,到那個時候,我們就會有一位女總理:梅克爾女士。」

英國

《泰晤士報》駐德記者Roger Boyes:「情況十分混亂。這就是德國人膽小的後果,害怕改革會對自己造成傷害。與基爾希霍夫相比,施羅德顯得安全多了。當然,這只是其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基爾希霍夫背後的梅克爾,假如她真的當上了德國女總理,那就太可怕了。」

法國

《世界報》駐德記者Antoine Jacob:「不僅我本人,就連我改採訪的德國黨派代表都對大選結果感到非常吃驚。這令我想起了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1956):因為人們在大選當晚也不知道究竟誰是統治者。如果大聯合政府上台,倒有點像法國左派總理喬斯平和右派總統希拉克(1997—2002)之間的合作。我個人認為施羅德和前任德國總理施密特一樣,與自民黨要比與左派黨更接近一些。」

土耳其

右翼保守派報紙《TERCüMAN》主編Yagmur Atsiz:「一開始,局勢之所以對社民黨不利,是因為選民們認為自己是改革的受害者。隨後,人們又發現,假如基民盟上台,情況可能會更糟。作為土耳其記者,我還想就土耳其入盟問題發表看法:一旦條件成熟,土耳其就會成為歐盟的正式成員國,即使是在梅克爾領導下, 聯邦政府都無法改變這一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