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多組基因影響性向 複雜超出想像

2019年8月30日

世界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在周四(8月29日)刊登了一篇論文,肯定了基因對人類性向的影響。但是,該研究也發現,基因對性向影響可能複雜到幾乎沒有辦法從單一基因直接推論一個人的性向。 這個看法挑戰了過去二十年來人們的普遍認知。

Tschechien Schwule und Lesben demonstrieren in Prag für mehr Gleichberechtigung
研究團隊蒐集的數據大多來自白種人圖片來源: Reuters/D.-W. Cerny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一群歐洲與美國學者從英國、美國、瑞典蒐集了近50萬筆基因資料,並且詢問志願者他們是否與同性有發生過性行為。 這堪稱是同領域研究中資料量最大的一次調查。分析結果發現,擁有同性性伴侶的志願者之間,彼此的基因具有更多共通點。

主導此研究的美國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尼爾(Ben Neale)表示: 「我們發現個人表達性慾的行為與方式幾乎無法用基因準確預測。 」這個結論也印證了過去許多研究的成果,認為沒有單一基因會決定人的性傾向。 但是他們發現,雖然沒有單一基因可以決定性傾向,但是基因組當中多個基因的交互作用,卻會產生綜合性的影響: 「單一的『同性戀基因』並不存在,但是在基因組上不同地方的小基因卻會共同作用出一股影響力。 」其他環境因素,例如一個人在童年時是怎麼被撫養,或是在成年後又過著怎麼樣的生活,也都會影響個人的性向。

尼爾表示: 「我希望這個研究能讓大眾認知到,同性性行為和異性性行為一樣平常...這是寫在我們基因當中,也是我們環境的一部份。這是我們種族的一部份,也是定義我們的一部份。」

研究團隊認為,基因對性向的影響,可以用基因對身高的影響來做比喻: 一個人的身高不可否認的會遺傳自父母的基因,但是就算一系列複雜的遺傳因子決定了先天的條件,童年時期所攝取的營養素也同樣重要。 這也像是一個人心臟病發作的幾率,不但取決於先天的基因所決定的心臟構造,後天的作息與飲食也同樣重要。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希望可以透過這份研究扭轉人們的印象。 從1990年代開始,人們普遍相信人類的性向也是靠一個「同志基因」決定,就像瞳孔顏色是用單一基因決定一樣。

提供志願者資料給研究團隊的企業23andMe的科學家(Fah Sathirapongsasuti)表示: 「基因絕對有扮演某種角色,但是很可能不是主角: 環境扮演著難以被解釋的影響,也很難準確衡量。 」

同志基因可以遺傳? 最新研究顯示,基因作用太過複雜,就算有同性戀基因也不一定會是同性戀圖片來源: DW

性傾向不是「光譜」

同時,這項研究也挑戰了過去美國性學專家金賽(Alfred Charles Kinsey)把性向視為「光譜」的想法。 金賽認為,對同性或是異性有興趣是線性的光譜,也就是說,從絕對的異性戀到絕對的異性戀,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落點,當一個人對同性越感興趣,對異性便會越不感興趣。 這個理論甚至產生了之後的評量性傾向的「金賽量表」(Kinsey Scale)。 但是,周四發表的研究結果否認了這個論點: 「基因顯示,僅僅因為一個人對同性較感興趣,就推論他較不會被異性吸引,是過度簡化的做法。 」

多組基因合力才會有影響

1993年,曾經有過一份報告綜合了40個家庭的基因,指稱Xq28基因為決定性傾向的基因。

但是最新的研究否決了這個觀點,這個研究顯示: 「當我們分析所有共同基因的時後,發現他們可以捕捉到個人的性向與表現大約8-25%的差異。 」但是他們強調,這個結果必須將多組基因綜合在一起才會出現,如果把各組基因獨立開來,基因的影響並不顯著。

最新的研究找到了染色體上的五個基因座(loci),雖然每個基因座獨立出來都只有非常微弱的影響,但是整體而言與性傾向高度相關。 其中一個基因也跟掉發問題有關,這也支持了先前關於管制荷爾蒙使用的討論。

研究團隊認為,這五個基因只是一小部份,未來還有上千個基因等待發掘。

羅法/楊威廉(法新社、美聯社)

紐西蘭暖男議長

00:3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