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審、GDP和軍事談判都「山寨」
2013年8月2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薄熙來案開庭成為全球焦點。美國中國政治研究專家李成和麥瑞安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對於中國領導層來說,這次審判是一個必敗的局面。中國領導人已經設法制定了一種中庸的策略,那就是提交不溫不火的證據。他們意識到,有力的證據將鼓舞那些認為共產黨腐敗的批評者,無力的證據則會讓許多人認為,薄熙來是黨內陰謀的不幸替罪羊。
文章說,薄熙來代表了一代中國領導人,他們在共產黨崛起的時代長大,在資本家日漸壯大的背景下執掌權力。在一個沒有靈魂的國度,他帶著對權力的飢渴進入了政壇。以習近平為首的太子黨主導著政治局常委會,他們在個性上也許和薄熙來存在巨大的差距,共同的政治背景和「紅色貴族」有權統治中國的共同觀念卻讓他們同情薄熙來。
文章認為,薄熙來案件的污點不會那麼輕易地消逝。庭審最可能的結果是薄熙來被拖進監獄服刑多年,在此之後,領導層還是不得不應對因他的垮台而暴露的社會分化。新左派成員擁護毛澤東思想,主張國家在經濟規劃中發揮更大作用。自由派知識分子正在敦促實行更快速的經濟和社會政治改革。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對中國的政治走向越來越感到幻滅。他們雖然支持反腐行動,但卻知道薄熙來的腐敗程度遠遠比不上其他的中國官員。除非中共領導層能夠實施有意義的改革,讓政府變得更加負責、更具有代表性,如其不然,薄熙來政治遺產留下的印跡可能會比我們現在所能想像的更深。
「GDP維穩」靠不住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副教授包爾丁( Christopher Balding )近日在在《社會科學研究網路》(SSRN)發表了題為《中國經濟數據有多爛?》的論文討論稿,指出中國大陸多年來發表的官方數據嚴重失誤,各種數字自相矛盾,用以計算基準數據的關鍵參數偏離現實,有些甚至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在《信報》發表評論指出,自從中國大陸GDP增幅放緩以來,這方面的疑問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文章指出,站在中共立場看,當政府幾乎失去了經濟以外的所有管治威信,而經濟動力也因為內外主客觀因素交困而逐漸減弱之時,按政治需要捏造、篡改關鍵經濟數字是僅余的幾個維護一黨專政地位的辦法之一,比起對內暴力維穩、對外用武等其他辦法,各方面的成本都低得多,無疑是一個應該善加利用的選擇。
文章說,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大陸起碼還有「香港紅利」和「國際援助紅利」。時至今日,香港紅利已經消失,香港反倒在某些方面變成大陸一些高官、評論家、學者等心目中的厭惡對象和負累,而港人對大陸的善意,例如通過高額救災捐款表達的心意,亦同時逐步流失。國際援助方面,大陸經濟已非昔日可比,發達國近年也遭遇嚴重經濟困難,正陸續提出或已經削減對大陸的經援。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各國援助急遽減少。紅利都消失,大陸今後經濟高速發展靠什麼?當GDP這根柱子鬆動了,「山寨」數據有助緩沖一下,長遠於事無補。
美國對台軍售不會停
2013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美國總統歐巴馬停止對台軍售。8月19日,中國國防部長常萬全與美國國防部長會晤時,建議設立三個工作小組,解決中美軍事交流的三項障礙。台灣中央研究院歐美所研究員林正義在台灣《蘋果日報》發表文章說,中美軍事交流密切,但本質上不是盟邦之間的合作,而像是對手之間的互探軍情。
文章指出,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中國一直要求美國終止對台軍售。但長期以來,美國的立場是,歡迎中方調整對台軍事部署,要講的對像是對台灣,而非美國;換言之,美國拒絕把減少對台軍售當成中美間談判的籌碼。
文章說,北京可以拋售美元債券、降低外交關係、在國際多邊組織不與美國合作,但這些均與習近平倡議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背道而馳。常萬全要求美國終止對台軍售的表態,難以獲得美國積極的響應。中美算是潛在的對手,兩國雖有90多個對話管道,但兩國戰略互信低,不會有實質成果。
摘編:張平
責編:洪沙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