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是的!大眾汽車也生產香腸這並不是玩笑,而且歷史悠久。德國多家媒體報導稱,2015年德國大眾自主生產的"大眾香腸(Volkswürste)"的銷量再次超過汽車的銷量。
文章說,在大眾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總部有一個部門叫"大眾肉製品加工廠"。該廠生產的香腸去年的銷量為720萬根,比2014年的630萬根增加近100萬。
而大眾汽車2015年的銷量為582萬輛,比2014年的612萬輛有所減少。
此外,除了大眾香腸,大眾還生產一種與香腸搭配的番茄醬。大眾肉製品加工廠的一位發言人對德新社記者表示,2015年番茄醬的產量為60萬8028公斤。
"大眾肉製品加工廠"生產的香腸早已名聲在外,不過當初這個工廠的成立完全是"迫不得已"。據稱,當大眾公司1938年決定在沃爾夫斯堡落戶時,沃爾夫斯堡還是一個僅有數百人的小鎮,而大眾員工卻高達數千。由於無法從外面獲得充足的供應,公司只能自行解決工人們的食宿。當時工廠不僅有肉廠,還自己養牛、種蔬菜。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廠規模的日益擴大,大眾早已不再養牛種菜,但肉製品加工廠卻被保留了下來。
"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大眾香腸可以說是該公司的秘製香腸,香腸的配方只有小範圍幾個人知道。其秘訣是配料新鮮和獨特的脂肪含量配方。
此前,大眾一位高層曾對媒體表示,大眾香腸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但遺憾的是,大眾香腸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目前只在大眾在全球各地的工廠食堂和個別零售商店、超市才能買到。
世界衞生組織新出爐的健康報告,將加工肉類打上增大致癌風險的標籤。報告的油墨未乾,德國肉類工業已是一片嘩然,這難道在向德國的傳統飲食文化宣戰?然而,它真能撼動香腸在德國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嗎?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Themendienst/M. Scholz德國有大約1500種香腸,每人每年食用大約30公斤香腸,佔其肉類消費的一半。製造香腸使用的腸衣中60%是天然的,每年德國要進口約6萬噸腸衣,否則無法滿足老百姓對香腸的需求。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法爾茨地區的「屠宰盤」— 是用剛剛宰殺的豬肉、豬血以及其內髒做成的香腸,是當地傳統菜餚的主打名牌。同它一樣有名的是灌腸,使用的材料其實不是豬腸,而是豬肚,這道菜是前總理柯爾的最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Bildagentur Huber巴伐利亞的白香腸是當地的一道永不落幕的風景線,用豬肉和腸衣製成。過去防腐技術不如今天,香腸都是當日新做的,店家只將白香腸賣到晌午便停止出售,就是為保證新鮮。
圖片來源: Fotolia紐倫堡小香腸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4世紀。它只有大拇指大小,煎炸後食用,配上酸菜和馬鈴薯泥,德國人喜歡再點來啤酒,你試一試,會得出不虛此行的感受。
圖片來源: imago在德國食堂十大最受歡迎的菜餚評比中,咖喱腸名列第二,在德國之聲食堂甚至位居榜首,有數字為證:在有咖喱腸的日子裡,素餐就賣得不好,總共賣出的1700份套餐中,就有800到900份是咖喱腸。掃一眼排隊的人,個個都是「偏向虎山行」的表情。
圖片來源: Fotolia/koi88大部分德國人離不開肉。漢堡包和肉丸子在十大午餐排行榜上名列第四,配番茄醬的圖林根和紐倫堡小香腸名列第五。
圖片來源: anweber - Fotolia作為詞匯,香腸早已走入成語,進入歌壇。《萬事都有個頭,香腸有兩頭》(1987年)在德國幾乎家喻戶曉。其實,這句俗語早在中世紀就有了:Alles hat ein Ende, nur die Wurst hat zwei,它清晰地勾畫出香腸在大眾文化中不同凡響的地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額外的香腸」可以是一板巧克力,也可以是比同事早點下班,或者是不加錢就坐頭等艙,總之是額外的好處,有白佔便宜的意思。
圖片來源: Colourbox這句話的德語是 Im Ausland Fürstchen, zu Hause Würstchen, 官派駐外的人士會有體會。外交官或公司外派人員在國外可以頤指氣使,回到家鄉就換了一番天地:自己做飯、購物、打掃衞生,能支使的人特別有限。這裡香腸是「普通人」、「不起眼」的含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人愛香腸
而德國人對香腸的喜愛就更不用說了。早在2009年,德國"咖喱香腸(Currywurst)"就慶祝了60歲生日。那時德國每年消費大約8.5億根香腸,單單在首都柏林每年就吃掉約7千萬根。
作為美食,咖喱香腸在全德始終佔有牢不可破的地位,甚至到了60多年後的今天也沒有被淹沒在飲食界的潮流中。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