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眾首份《供應鏈法》年度報告:為何不提新疆廠?

2024年6月1日

德國《供應鏈法》要求企業承擔改善人權的責任。大眾汽車集團就此提交了其首份年度報告。然而,最具爭議的工廠卻不見蹤影。

大眾新疆工廠一直以來備受爭議
大眾新疆工廠一直以來備受爭議圖片來源: Stephan Scheuer/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其根據《供應鏈法》提交的首份年度報告中發現了兩起侵犯人權的行為,其中包括一起薪資奴役案件。這份周五(5月31日)提交的報告顯示,該公司的自我評價良好:在對 90個國家的6萬多家供應商進行的審查中,僅發現了這兩起違規事件。

該公司公佈的最嚴重的案例涉及一家次級供應商。根據大眾提供的訊息,該供應商存在剋扣薪水、薪資奴役和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大眾公司表示,已立即做出反應,糾正了違規行為。當被問及詳情時,該公司沒有做出回應。第二項違規行為涉及在滅火劑中使用違禁化學品。大眾汽車公司表示也隨即就此做出了反應。「大眾汽車公開了工作中可以改進的地方以及採取相關具體措施的方式」,該集團的人權官瓦爾特伯格(Kerstin Waltenberg)指出:「然而,我們並沒有止步於分析情況,而是已經啟動了初步措施,以改進我們應對風險的方式」。

備受爭議的新疆工廠

據大眾汽車公司介紹,中國新疆有爭議的工廠和試車場不適用於《供應鏈法》,因為這兩處工廠和試車場並非由大眾汽車公司自己營運,而是由大眾汽車公司與中國國企上汽集團的合資企業營運。它們也不向大眾集團的其他公司提供任何產品。「儘管如此,我們並沒有因此而忽視這家工廠」,瓦爾特伯格去年11月如是表示。去年12月,大眾汽車委託的外部審計公司發表調查結果稱,在大眾汽車新疆廠沒有發現強迫勞動或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

大眾新疆設廠 有什麼見不得人?

03:25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這家於2013年開設的工廠因可能在新疆侵犯人權而飽受詬病。大眾自今年2月以來一直在與其中國合作夥伴就該廠的未來進行磋商。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族群以及人權組織多年來一直批評稱,新疆有數十萬人在違背自己意願的情況下被送往再教育營,部分甚至遭受酷刑並從事強迫勞動。中國政府否認了這些指控。

德國《供應鏈法》的正式名稱是《供應鏈盡職調查法》,於2023年1月開始生效。最初適用於擁有 3000名以上員工的企業。該法要求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盡職確保尊重人權,並必須就此提交年度報告。外國企業在德國的分支機構也受該法管轄。這裡的決定性因素是在德國的員工人數;適用的規則與德國企業相同。從2024年起,該法也適用於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的企業。上個月,歐洲議會也通過了一項《供應鏈法》

(德新社)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