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選年 美國人如何看中國

2012年9月19日

與專家相比,美國公眾對中國崛起——特別是經濟崛起更為憂慮。皮尤研究中心與多家美國智庫周二發布一份報告。

Both the American and Chinese national flags fly outside the hotel where U.S. Vice President Joe Biden will stay next week in Beijing on August 12, 2011. Biden will visit China's capital in the wake of the country's pointed criticism of Washington's failure to solve its debt crisis. UPI/Stephen Shaver Photo via Newscom picture alliance
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告對1004名公眾人士和305名專家進行了調查。專家包括學者、政府官員、商界領袖、記者與退休軍官。

大多數美國公眾(66%)和專家(80%)視中國為競爭對手,而非敵人。三分之二的公眾和專家認為,不能信任中國、或者不能給予太多信任。

在專家中,退休軍方人員對中國提出最強烈質疑,半數人認為總統歐巴馬在一系列事務上對中國不夠強硬。

在公眾中,年輕人對中國更為信任,更少將中國描述為敵人。

帕內塔會晤習近平圖片來源: Reuters

中國成為美國選戰議題

此項調查結果公佈的時機,正值中國成為為數不多的幾個影響美國選戰的外交政策議題之一。共和黨競爭者羅姆尼推出一系列電視競選廣告,攻擊白宮對北京的貿易和貨幣政策立場不夠強硬。

白宮似乎作出回應,於周一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訴,指控北京對汽車整車和零件出口提供不公平的補貼。美國貿易代表表示,近期內將恢復對中國產輪胎徵收關稅。

這兩項舉動都正值歐巴馬在關鍵的一站、搖擺不定的俄亥俄州進行選戰之際。俄亥俄州也是汽車零件、輪胎製造業中心。

此外,歐巴馬還成功地對羅姆尼主管的貝恩資本--一家管理與投資企業作出抨擊,稱該企業自1984年成立後即將就業崗位外包給中國等國家。

此項調查公佈,也恰逢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主權之爭加劇。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正在訪華,希望緩解北京與東京之間的敵意。

但是,帕內塔周一短暫訪問東京時宣佈,美日同意共同建設新的反導彈雷達系統,這恐怕不會受到中國領導層的歡迎。近年來,北京不斷抗議華盛頓尋求圍堵中國。

問卷調查於今年5月進行。當時,中國尚未成為總統選戰中的主要議題。受訪者遍及全部50個州,問卷方式包括網路和電話採訪。在305名專家中,有54名政府官員,52名退休軍官(軍銜最低為上校),74名商界領導人,93名學者及非政府組織負責人,32名媒體人士。

美將再對中國產輪胎徵收關稅圖片來源: AP

七成公眾擔憂就業流失及中國持巨額美國國債

據調查,52%的公眾認為,中國的經濟實力最令人擔憂。只有28%認為,中國的軍事實力最令人擔憂。

但是,在問及美國最大的危險來自哪個國家時,仍有26%的公眾提名中國。與之對比,只有16%提名伊朗,13%提名北韓。政府官員、商界領袖和媒體人士認為,伊朗是最大的危險。退休軍官中,半數提名中國。

調查發現,公眾與專家在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影響上有很大分歧。四分之三的公眾認為,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退休軍官和媒體人士中,半數持此觀點。政府和大學、智庫人士中,只有五分之一持此觀點。

七成公眾認為,美國的就業崗位流失到中國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專家中,持此觀點的不到兩成。

半數公眾視中國為主要威脅,專家僅三成

在問及,中國崛起為世界強國是否對美國構成主要或次要威脅時,公眾明顯比專家更為憂慮,但退休軍官例外。52%的公眾視中國為主要威脅,46%的退休軍官亦是如此。專家中只有30%視中國為主要威脅,多數(56%)視之為次要威脅。

相形之下,更多公眾和專家認為,國際金融不穩定、極端伊斯蘭組織、伊朗核計劃構成主要威脅。專家中,認為巴基斯坦政局不穩定是主要威脅的人數最多。

專家比公眾更為重視與中國建立強大關係。55%的公眾認為加強關係十分重要,專家--包括退休軍官持此觀點的比率則超過80%。

公眾更看重人權圖片來源: AP

公眾更看重人權

皮尤全球態度項目的助理主任崴克(Richard Wike)向法新社表示:"總體而言,公眾並不把中國視為敵人,他們也不認為兩國關係糟糕。但是,他們對中國的增長感到憂慮,特別是經濟增長,認為這對美國構成威脅,包括就業、債務和貿易逆差等方面。"

對公眾而言,人權具有更重要的地位。超過半數公眾認為,美國應促進中國改善人權。約36%的公眾表示,美國應聲援西藏獲得更大的自由權。而在商界人士中,只有9%持這一觀點,學者中僅有8%。

來源:國際通訊社、法新社  編譯:苗子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