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太陽花學運領袖:香港行動比「太陽花」更強

夏立民
2019年7月2日

香港示威者7月1日晚間衝進立法會,在牆上留下許多訴求,還包括「太陽花HK」的塗鴉。這讓許多媒體將這個行動定調為「港版太陽花」。德國之聲專訪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和林飛帆,他們認為這兩場運動大有不同。

HongKong Protest gegen Auslieferungsgesetz Studenten Parlament
昨天晚上香港部分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多項設施遭受破壞。港媒引用工程師指出,立法會要完全復修可能需要好幾個月,大概在10月可以部分開放使用。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香港部分「反送中」示威者,特別是年輕人,7月1日晚間短暫佔領立法會引起全球關注。港府也立刻在警方清場後開記者會譴責。許多人將這個行動與2014年台灣佔領國會的「太陽花學運」相比,說是「香港太陽花」,或行動「受到太陽花啟發」,但學運領袖陳為廷和林飛帆並不認同。

陳為廷說:「香港在過去這5年,從雨傘運動以來,其實承受了比台灣更大的壓力,也經歷比台灣更多更勇敢的抗爭。」林飛帆則說:「香港做得比台灣還好。他們組織的靈活度。以沒有組織中心、沒有領導的方式去進行,確實跟318整個運動的結構非常不一樣。」

林飛帆也表示,這次「反送中」基層民眾參與的形式開展出更多社會運動想像的空間和可能性,比太陽花更彈性,也是未來其他運動借鏡的方式。

兩人都關注到,香港抗爭者提出的不只是「反送中」的訴求,而是把問題提升到香港要爭取雙普選。這也是從雨傘運動結束之後,港人一直以來的訴求。但是北京和港府採取強硬的方式,至今不願撤回「送中條例」,也沒有回應港人爭取普選的訴求。在沒有特別的組織或領導下,港人一再展現團結支持的力量。

一場沒有領袖的運動

身為太陽花學運帶領人,兩人異口同聲表示,沒有領袖是香港這次運動的最大特色。林飛帆說:「香港的運動者很成熟。整個行動以一種比較沒有組織、沒有領導的形式進行。這個跟過去的運動不同,也跟太陽花有非常大的不同。」

陳為廷也提到,雖然沒有領袖的狀況第一時間在佔領立法會時造成一些疑慮,但很快就透過網路上後勤的單位和社群傳播即時更正訊息消除疑慮。他提到:「進到香港立法會之後,大家都在等訴求是什麼?有領袖的話可能很快開記者會。但等了一下,馬上就有他們佔領金鐘的宣言,台灣也收到了. .....沒有領袖不會有太大的困擾。要撤離的時候,也是大家快速討論,其實是滿有效率的。」

陳為廷說,如果是長期佔領就會面臨其他問題,像是需不需要代表決策?或是社運人士要不要進場等需要決議的事項。短時間的佔領撤出成為這次香港行動的重要特色。圖為2014太陽花學運退場前,抗議學生向所有支持者致意的畫面。圖片來源: Mandy Cheng/AFP/Getty Images

「不戀棧佔領立法會」

談到昨晚示威者在警方清場後全數撤離,兩人都認為這是聰明的選擇。林飛帆說:「(決定)完全是理性的。港府從過去使用暴力的程度是比台灣當時候的狀況高上許多。二方面,香港至今還是被中國所支配掌控。北京在面對這個局勢下,會不會有鷹派建議採取高度鎮壓的行動,這是令人擔心的。」他強調這種彈性,佔領立法會後撤出,或是包圍警總再撤走,游擊的狀態是另一種運動的可能性跟想像。

陳為廷提到:「同樣佔領的手段,雨傘運動已經用過了,但最後中共還是採用鎮壓的方式驅散。過去幾年也有各種包括佔領或靜坐等抗爭方式。香港人自己發現,過去抗爭的手段已經彈性疲乏,無法有效爭取訴求,最後只換來鎮暴警察大規模逮捕。」他也觀察到,過去不但有許多香港社運人士遭暴動罪起訴拘禁而折損,「司法追殺反而也造成社會的寒蟬效應」。他分析,在「不被捕不受傷」的原則下,才會有讓更多抗爭者願意主動走出來。 「把雙普選的訴求很有效地傳達給社會和全世界各個國家,之後再採取其他抗爭形式。」

兩人都提到,過去兩三個禮拜,已經有3名香港人犧牲,未來也不希望有人流血。

陳為廷在318學運後選擇回到地方深耕,目前是第三勢力時代力量竹苗區的重要旗手。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Pon

如何面對社會輿論

部分示威者選擇衝擊立法會,也讓社會輿論兩極化。有人同情年輕人因為絕望與不確定感,只能選擇將行動升級,也有人與政府一同譴責違法暴力行為。面對這兩種輿論,陳為廷和林飛帆都對示威者有信心。

陳為廷表示,從「反送中」運動有百萬人走上街頭後,就有保守派民眾、香港警方或是中國官媒將零星的衝突稱為「暴動」。 「但香港社會的反應是,再隔一個禮拜有兩倍、兩百多萬人走出來繼續聲援這些抗爭者。大家更認同的是,香港政府的做法已經超過了底線。」他說,抗爭者的訴求和處境會獲得大部分市民的認同,「那種無奈感是大家共享的」。

林飛帆認為,「港府企圖操作風向的行為非常惡質。」他說:「今天所有暴力的衝突最大的責任都是港府,還有林鄭月娥,她應該要追究當初施暴的警察,呼應香港人的訴求。」他也指出,運動內部一定會有不同的聲音,「重點是彼此在這個運動過程中互相聲援,減少弱弱相殘」。

香港示威者的下一步

下一步是什麼?陳為廷和林飛帆都表示要靜觀香港示威者的決定,外界最重要的是支持。林飛帆說:「作為台灣人或非香港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支持香港朋友做的所有決定,給予他們最高道德上的支持和各種現實上的支持,比如說外部的保護或是國際的聲援。」

林飛帆在318學運後選擇出國深造,外界關注他畢業後是否會投入政壇。圖片來源: DW/Phoebe Kong

林飛帆說,因為台灣在東亞和全球民主上的地位,應該盡可能彰顯民主的價值。 「支持香港的雙普選,譴責港府過去一段時間使用的暴力,同時譴責北京和港府共同推的『送中條例』。」林飛帆也建議,台灣作為「東亞民主國家」,在法制上,要撐開保護香港或其他國家的政治受難者的空間。

陳為廷則認為,香港抗爭者將來可以繼續將社運經驗深耕到地方,像是這幾年香港抗爭者組成政黨,做社區的工作和地方服務,也準備投入地方選舉。他說:「過去幾個禮拜以來,除了在街上抗爭,(示威者)也花了很多時間到社區去跟同溫層以外的父老鄉親溝通。這個工作是要持續要做下去的。」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