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夾在中美之間的東協

2014年6月12日

東南亞是中國和美國眼中的重要經濟和戰略地區。而中美關係的持續緊張則威脅著東協的穩定。

Obama und Xi Treffen in Amsterdam 24.03.2014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在全球政策上遭逢新敵手--中國。兩國在東南亞的關係比在任何地區都劍拔弩張。在這個鮮少受到國際媒體關注的區域中共有約6億居民,這也是全球最有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許多商船行經東南亞,這些航道將中國、日本與波斯灣石油和歐非市場連接在一起。

東南亞國家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截然不同。部分國家如柬埔寨、越南和緬甸在傳統上與中國較為親近。另一方面,菲律賓和泰國則與美國建立緊密關係。此一背景在東南亞國協(ASEAN)中劃下了一道裂痕。東協成員國為10個東南亞國家,該聯盟預定在未來數年內,遵循歐盟的榜樣創造經濟、文化以及安全政策的共同體。

美國的加入

自從歐巴馬政府2012年宣佈美國外交政策的新重心轉向亞太地區後,中美的"對手關係"便顯而易見。此一政策的宗旨是"轉向"亞洲及"再平衡"。位於華盛頓的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安全問題專家奧特(Marvin Ott)及恩戈(Kenneth Ngo)認為,在區域穩定、繁榮、自治和航道自由方面,美國與東協國家的利益重疊。

美國正增加在南海的活動圖片來源: U.S. Marine Corps

然而,東協對於美國轉向亞洲仍持保守態度。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曾經強調,希望避免陷入強國之間的利益爭奪之中。

位於圖賓根的非政府和平組織"軍事化咨詢處"(IMI)專家塞弗特(Andreas Seifert)表示,對中國而言,美國對於該地區再次燃起的興趣,始終都如眼中釘。"中國認為,來自南方的威脅因為美國而加劇。因為部分東協國家積極促成華盛頓的介入。另一方面,美國也正往該地區推進。中國認為受到包圍。"

中國的外交政策

中國及其鄰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爭端使敵對狀態越發明顯。塞弗特指出,中國自認在與鄰國的主權糾紛中經常遭受誤解。"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他們認為自己在南中國海表現得相當和平。"對於美國要求中方遵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美方本身卻未簽署該公約,中國認為不可理喻。

今年五月初,中國將一深海鑽井平台移至中越爭議海域內。此舉招致西方國家的強烈批評,並且在越南引發暴力反華示威活動。塞弗特推測,中國希望通過此類舉措造成既定事實:"或許中國正利用東南亞國家完成軍備提升前的這段時間,趁美國還未完全進入該地區前,強化其訴求。"其他專家則認為,設置深海鑽井平台的舉動是對美國和東協發出的訊號。中國不僅要展現自己的實力,也意圖顯示出美國的無能為力。

中國在爭議海域設置鑽井平台引發越南反華暴力示威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經濟上的糾葛

除了軍事方面外,中國也致力於其經濟版圖。北京深知自己的價值,塞弗特如是說。"東協國家需要中國,因為中國在東協各國中大筆投資。"他們如今是北京的原材料供應商以及銷售市場。"短期看來,東協國家能從中國獲益,長期而言則將變得困難。"

然而,塞弗特指出,中國基本上並不相信東協的凝聚力。"各國的利益情勢如此迥異,難以形成共同的陣線。"此次的鑽井平台糾紛便是一例。在2014年5月於緬甸首都奈比多舉行的東協峰會上,越南和菲律賓要求嚴厲譴責中國。雖然東協在閉幕聲明中強調主權權益,但卻未點名中國。

專家認為,東協國家必須達成困難的平衡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亞洲安全專家塞耶(Carl Thayer)表示,鑑於千絲萬縷的經濟糾葛,東協國家必須達成困難的平衡。"在此情況下,東協將在中國、美國及其盟國間維持中立位置。"與此同時,他也強調,這樣的平衡隨時都可能因為南中國海危機升級而被摧毀。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張筠青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