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奧米克戎新變體帶來的再感染風險有多高?

Clare Roth
2022年4月10日

今年一月份感染奧米克戎,現在就安全了?這可不一定。 新亞種變體BA.2便可能導致再度感染。

Deutschland Köln | Coronavirus | Lockerungen
圖片來源: Christoph Hardt/Geisler Foto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感染過奧米克戎的人最初感到安全。畢竟,感染後,人體會產生病毒抗體。接種了疫苗的人安全感更強。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感染和接種提供的保護會逐漸消失--有時快於人們的想像。

同此前的其它變體一樣, 奧米克戎新變體BA.2 帶來一個重要問題:我們仍能依賴此前感染提供的自然保護,或疫苗接種帶來的保護?去年底出現的奧米克戎變體曾引發迄今最大規模的冠狀病毒大流行,感染者通常只出現輕微症狀。但這一變種比其前輩更具傳染性。即使接種了疫苗甚至打了加強針,已康復者也有可能再度染疫,

而BA.2 可能比奧米克戎"原始版"( BA.1)傳染性更強。不過,科學家對此尚未完全態度一致。一些科學家甚至認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種全新的病毒,而非新冠SARS-CoV-2 奧米克戎亞種。

可能再度染疫 

來自英國的初步數據顯示,有些人同時感染奧米克戎首個變體 BA.1 和亞變體 BA.2。這與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的報告不謀而合。美國醫學家們告訴德國之聲,他們手上已有再度感染奧米克戎的患者。 

波士頓塔夫茨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多倫( Shira Doron )卻指出,她未遇到過一例再度感染奧米克戎病例。她分析,報告為再感染的病例實際上可能是"假陽性"。她說,"每當我得知再度感染病例,我都會鼓勵當事人再做一次檢測。在後續測試中,我經常看到陰性結果。"

再感染罕見? 

丹麥 2 月底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再度感染雖可能,但極罕見。 研究人員從 2021 年 11 月下旬到 2022 年 2 月中旬觀察了大約 180 萬個與奧米克戎感染波有關的病例,共記錄到 187 例再度染疫,其中 47 人同時感染 BA.1 和 BA.2。 

47:180 萬,這一低比率表明,再感染確屬例外。不過,情況也可能會隨著我們監控的時間點不同而生變。 

加利福尼亞大學三藩市分校醫學教授甘地( Monica Gandhi )表示,奧米克戎再感染現象會有可能比丹麥研究結果所顯示的更普遍。她說,感染或加強針注射後產生的抗體只能維持約4個月,而一旦這一保護消失,接種者在病毒面前便再次變得脆弱。 

與此同時,以色列研究人員則持謹慎樂觀態度。該國衞生部顧問科恩(Cyrille Cohen)稱,他們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兩月內再染疫的情況極少,在 11 月至 2 月初檢測呈陽性的 250 萬人中,僅發現數百人是二度感染。

BA.2 - 不過是另一個奧米克戎? 

有關BA.2 的起源,專家們也無定見。2 月底,世衛組織的一份文件將新變體BA.2 列為"應關注變體",仍屬奧米克戎毒株。 

科恩確信,BA.1 和 BA.2 在基因上相似。這位以色列醫生表示,鑑於此,我們不太可能經歷 BA.2 感染大潮,原因就在於,很多人已具備對 BA.1的免疫力。

不過,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 2 月中旬的一項日本研究表明,BA.1 和 BA.2 之間存在顯著的遺傳差異,可能大於我們此前的設想。 

日本科學家們在研究報告中寫道,BA.2 在基因上與 BA.1 大不相同,應以專門的希臘字母表示,應被確認是原始冠狀病毒的獨立變體。報告稱,研究發現, BA.2 變體不僅比 BA.1 更具傳染性,而且更善於欺騙我們的免疫系統。 

然而,日本專家們的研究對像是"准病毒",而非真正的 BA.2。如此,若該研究團隊對真實患者做測試,可能會得出不同結論。

疫苗仍有作用 

事實證明,在大瘟疫期間,疫苗能起到強大預防染疫作用。雖然接種疫苗者仍可能再感染,但出現嚴重病程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簡言之,涉及再感染問題,目前還只能說:結果尚不清楚。 

上月發表的一項來自奧地利的研究報告顯示,首次接觸的冠狀病毒是奧米克戎變體的未接種者只會產生針對 BA.1 變體的抗體,就此,研究人員們認為,這些人很可能無法預防其它新冠變體。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接種疫苗者感染 BA.1 變體後,能產生對付 BA.2 的強大抗體。該研究報告的作者寫道:"唯一未能檢測到抗體的是未接種疫苗者。"

BA.2:還有很多未知數 

再感染風險在很多方面依舊成謎。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BA.2 正迅速傳播,其傳染性似乎要比奧米克戎的首個變體 BA.1 高出30%。 

2 月初起,BA.2 在歐洲傳播。至3月中旬,德國染疫數量創歷史新高。何時是盡頭,現在還看不到。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