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奧蘭寧堡要建中國城,萊西克市長欲借東風

特約記者 李士勳2007年5月9日

近日來,繼德國之聲簡短報導之後,德國《時代周刊》等著名媒體大篇幅報導了柏林郊區小城奧蘭寧堡要建德國第一個中國城(Chinatown)的消息,奧蘭寧堡市市長萊西克先生向登門採訪的德國之聲中文線上部特約記者李士勳描述了面積至少將80公頃的中國城會是什麼樣子。以下是採訪報導:

柏林市中心著名的「褲襠」大街

德國《時代報》(Die Zeit)4月26日發表長篇報導與分析《遠東的騰飛近在咫尺》(Aufschwung Fernost, ganz nah)並象徵性地配上奧蘭寧堡市市長漢斯-約阿西姆•萊西克(Hans-Joachim Laesicke)站在德國華人葉文貴先生的豪華中餐館「天壇」飯店前面的照片,使德國要建第一座中國城的消息不脛而走。德國媒體爭先恐後發消息。上星期新華社記者也捷足先登,成為市長辦公室的座上客。德國之聲編輯部委託我去採訪奧蘭寧堡市市長,使我有幸成為第二個採訪他的中國人。5月7日下午2點30分我准時到達市長辦公室時,他正好在送走前一位客人。

柏林奧蘭寧堡市長萊西克圖片來源: AP


奧蘭寧堡市名稱的由來和歷史

奧蘭寧堡(Oranienburg)市是一個縣城,位於哈韋爾(Havel)河上游,距離柏林市中心35公里。有A10號高速公路、B96號聯邦公路和鐵路相通,北去的火車由此經過,這裡也是柏林城市快車S1路終點站。現有居民41,199人,面積162,37平方公里。這城雖小,也有近800年的歷史,與柏林相差無幾。過去這裡是一個以捕魚和農林為主的小村莊,三十年戰爭中曾被徹底洗劫,1630年只剩下不足200人。


1646年布蘭登堡公爵弗里德里希•威廉(Friedrich Wilhelm I.)一世與荷蘭公主露易絲•亨利艾特•馮•奧蘭寧(Louise Henriette von Oranien)結婚。當這對年輕夫婦來此地狩獵時,公主愛上了這塊風景優美的地方。於是公爵就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奧蘭寧公主。公主從荷蘭要來了許多能工巧匠,為她建造了一座城堡式的宮殿,於是這個本來叫Boetow的地方從1650年起正式易名為奧蘭寧堡。從此這裡的建築和生活習慣日益打上荷蘭人的烙印。


1900年,這裡的人口增加到8000人。1944年,因為這裡有一個飛機製造廠和為生產「神秘武器」提煉鈾的工廠,這個小鎮被美軍炸成一片廢墟。但奧蘭寧堡宮邸完好無損,現在這裡是奧蘭寧堡市政府所在地,正面二層樓上就是市長辦公室。


舊軍用機場將變成一座中國城

奧蘭寧堡在二戰後是前蘇聯佔領軍的重要軍事基地之一,佔領軍在這個小城的邊緣建造了一個軍用機場。1994年前蘇聯駐軍全部撤退後,這個機場就變成了一片無用的空地。應我提問,市長說明了要建中國城想法產生的經過:前幾年,法蘭克福(奧德河畔)從事環保和下水道設施的公司總經理施台凡•庫尼嘎姆(Stefan Kunigam)先生去中國旅遊,他在北京深感中國人民熱情好客,因此愛上了中國。當他看到正在被蠶食掉的古老北京時,心中萌發了要把中國文明搬到德國來的念頭。於是他就在柏林周圍到處偵察,發現奧蘭寧堡這塊地皮位置比較優越,就前往游說市長並帶他中國客人面談。他的設想得到了市長的贊同,因為它不是迪斯尼公園那樣的游樂場,而是具有豐富內涵和可能帶來機遇的好主意。也就是說,這個中國城應該把中國悠久的文明介紹到德國來並為本地創造新的工作位置。她還應該有自己的特色,與目前世界各地已有的以商貿飲食業為主的中國人聚居的中國城有所不同,應該把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藝術、建築、醫療、民俗、民居和旅遊等內容融為一體。市長還想發揮德國的優勢、在這裡為中國現代化培養先進的高科技人才。這個未來的中國城計劃每天都他的頭腦裡縈繞,揮之不去:一座面積至少80公頃的中國城將在這裡拔地而起。


萊西克欲借東風

萊西克市長一邊展開三維設計圖,一邊向我解釋……這裡是紫禁城、北京的四合院、小胡同,這裡是江南的園林、麗江和平窯的古代民居……亭台樓閣應有盡。他掩飾不住地對中國經濟的騰飛表示羨慕,希望能夠借助從中國吹來的東風,給奧蘭寧堡的經濟狀況注入新鮮血液與活力。他讚揚普魯士弗里德里希大帝時代的寬容政策,因為他接受了很多外國移民,促進了普魯士的繁榮和強盛。我插話說,聽說柏林最美的憲兵廣場就是那時候接收的被驅逐的法國胡格諾人開始建造起來的。他連連稱是。接著他說,中國近二十年的經濟發展,給了他很大啟發。他要學習中國的經驗,扭轉過去只有德國的技術向東流的趨勢。

未來中國城的設計草圖圖片來源: Entwurf & Modell - A. Thierbach

由於歷史的原因,布蘭登堡州在德國重新統一之後經濟一直處於比較不發達的地區,奧蘭寧堡的失業率更在15%上下徘徊,很多大項目一個個擦肩而過。但他並沒有氣餒。在介紹建設中國城的計劃時,也很實際。他說,這個設想在德國還沒有先例,戰前漢堡初具規模的中國人聚居區在納粹統治時期很快消失。目前的想法雖然大膽,但是要真正實現,尚有很大一段距離。

困難、信心與前景

當我問及這個計劃目前的進展和存在的障礙時,萊西克市長很自信、但也毫不隱諱地回答道:市政規劃辦公室雖然已經做出具體周密的計劃,而且已經在市政府建設委員會以7比2的絕對多數通過,下一步將於本月21日在市議會全體會議進行表決。他說可以希望得到大多數的支持。如果一切順利,可望在2008年秋天破土動工。但是他也不否認,目前仍然有不同意見。他說:我不是預言家,需要小心從事,從實際出發。輿論界對這個大膽的設想也是褒貶不一。困難還有很多,更關鍵的是這個計劃要得到布蘭登堡州、柏林市和聯邦政府的支持,迄今為止,他尚未得到明確的答覆。與中國官方就這個計劃的正式接觸也尚未進行。因此,問題不僅僅是投資五億或者七億歐元、招徠中國投資者和吸引2000名中國人的問題。


我說,在德國建中國城,的確是一個劃時代的設想,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德國的外國人政策應該稍微放鬆一些,因為這個設想和目前德國正熱烈討論的多文化社會、外國移民與主導文化的關係以及對融入德國社會的要求有些矛盾。同時,德國也應該像中國改革開放對外商投資給予很多優惠政策那樣,讓中國的投資者和打算來這裡生活的2000名中國人看到有利可圖才行。目前中國既不缺乏有投資意向的公司,也不缺少願意來德國生活的人。中國政府的支持估計也不用擔憂。他贊成我的意見,表現出對前景充滿信心。我看已超過約定時間,便感謝市長接受採訪,起立告辭。

採訪者結束語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難以預料,在德國情況尤其如此。例如:1989年11月9日前,誰也沒有料到一夜之間柏林牆會被推倒和接踵而至的東西方冷戰時代的結束、社會主義陣營的全面崩潰和德國的重新統一。還有一個例子:柏林的中國花園「得月園」的建成,曾經凝聚了德國友好人士、北京市榮譽市民、電影製片人曼弗雷德•杜尼約克(Manfred Durniok,1934-2003)先生15年在兩國之間不厭其煩游說的心血。因此,奧蘭寧堡中國城計劃能否順利實現,目前還難以定論。也許人們應該以樂觀積極的態度促成它,而不是加以冷嘲熱諷,因為這對德中經濟夥伴關係的發展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畢竟有益而無害。誰敢說德國的第一個中國城建成之後,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