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奧運經濟專家蒲豪戈看北京奧運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 石濤2005年6月9日

距離北京奧運召開還有3年時間,但各項準備工作早已展開。奧運會的經濟效應,在近年來一直是有關學者所關注的課題之一。德國美因茨大學體育系教授蒲豪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今年被北京體育大學管理學院聘為客座教授,專門講授有關體育經濟和體育管理方面的課程。蒲豪戈教授眼中的北京奧運是這樣的。

如何走向2008年奧運圖片來源: AP

談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很多人馬上會聯想起前幾屆奧運會群星薈萃,舉世矚目的精彩場面。除了體育選手們的精彩表現之外,通過奧運會帶動本國經濟發展,也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而作為目前世界經濟發展勢頭最強勁的國家之一,北京與奧運會的結合自然讓人對其中的經濟內涵充滿了聯想。作為體育經濟學家的蒲豪戈也不例外,那麼他認為北京奧運會能為這座城市,乃至這個國家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他說:「首先我覺得2008年奧運會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向世界展示一個現代中國的形象。因為許多人往往一想到中國,就聯想起十年,二十年,甚至50年前的中國。而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毫無所知。在這一點上,1972年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奧運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距離二戰結束已經將近30年,但德國還是不得不為了擺脫納粹的陰影而進行努力,而當時的慕尼黑奧運會就達到了這個目的。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也為中國提供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機會。」

巨大的機會往往容易被人誤解為大把的賺錢,其實從歷屆奧運會的歷史上看,能夠從奧運會過程中直接賺取巨額利潤的非常少。但是,這卻並不意味著奧運會只是一個賠錢的買賣。

蒲豪戈認為,人們需要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奧運會的經濟效益問題,「人們經常過高的估計了奧運會的直接經濟效益,其中包括了大多數申辦奧運會的城市,當然即將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北京也是其中之一。奧運會本質上是一個體育賽事,而不是一項經濟行為。它的規模很大,但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大。目前,北京組委會已經表示本次奧運會的運行費用將達到20億美元,這顯然會對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樣的,奧運期間將有大量遊客訪問中國,這些也是奧運會所能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現在北京將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規模投資,目前已經宣佈的數額是320億美元,這一所數字遠遠高於北京奧運會本身的20億美元運行費用。這些都是與奧運相關的投資。比如北京建造的六環線,並不是只供奧運會使用,過幾天就不需要了。我認為應該從長遠角度理解奧運會的經濟效益,因為這些基礎設施並不是光為了奧運會而建造,而是人們本來就需要的。」

然而,在談到北京奧運所帶來的機遇同時,人們似乎很少對其中的風險有所考慮。蒲豪戈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實際的風險,北京奧運也不例外,但是他也表示這樣的風險概率還是比較小的,「比如由於遭受恐怖襲擊而使得奧運會不得不中斷。當然,如果中國沒有能夠通過舉辦奧運會而將自己的新形象傳送給世界的話,那也將是一個風險。但是,那也只是奧運會沒有達到預期的積極效果,除此之外,我很難想像北京奧運會能有什麼負面效果。」

在中國政府大興土木進行奧運場館以及相關設施建設時,已經有批評意見指出,這些所謂的「面子工程」勞民傷財,消耗國家大量財力,而作為擁有大量貧困人口的中國,更不應該把資金用在裝點門面上。

蒲豪戈認為這樣的批評並非沒有道理,但是這個問題還是需要進行仔細的分析,「至於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看看人們到底在哪些領域進行了投資。同樣的問題在雅典奧運會的時候也曾經引起過爭論。當時,雅典通過官方背景的公共投資人負債投資。而為了營造良好形象,公共投資人往往會進行規模過大的投資,而這一情況在北京也有可能發生。這就容易造成這樣的危險,那就是一些設施在奧運會以後就毫無用處了。而在雅典,當時修建了新機場和新的地鐵系統,這些工程緩解了環境污染和交通擁擠的問題,雅典市民們從中收益。我想沒有中國人會認為少一點污染,少一點塞車是壞事吧。會引起人們不滿的是,所有工程都只是為了2008年奧運會的一次性使用而建設的,而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投資減少。我認為應該考慮這一問題,如果因為現在進行過大規模的投資建設,有可能使得2009到2011年期間,北京的經濟增長出現停頓。到那時,民眾就會認為是舉辦奧運會導致了經濟增長停頓。」

37歲的蒲豪戈在德國教授的行列裡絕對算是少壯派,他目前是美因茨大學體育系的負責人之一,專業方面是體育經濟以及體育市場管理。同時,他也是德國奧委會奧林匹克學術教育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在蒲豪戈1990年進入大學學習的時候,還沒有實質意義上的體育經濟專業,但是他本人又對這一課題非常感興趣,因此他就兼修了經濟學和體育學兩門課程。在撰寫自己的畢業論文時,他選擇了「柏林申辦2000年奧運會」作為選題。此後,他對於體育經濟的興趣更是一發而不可收。

1995年,蒲豪戈作為德國奧委會的代表,出席了國際奧委會在希臘舉辦的為期14天的奧林匹克講座,在那次講座裡,他結識了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奧運學者,其中也包括來自中國的學者。此後,在各種奧委會活動中,他們又多次相遇。這也成為他最終被北京體育大學聘請為客座教授埋下伏筆。

今年4月,他前往北京講學,中國的年輕學子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學生們都很年輕,而且相比於德國學生來說,他們給我留下了更為良好的印象,特別是在紀律性方面。雖然亞洲人講禮貌是眾所周知的,但我還是對他們的表現非常驚訝。此外最好的是,他們的英語理解能力都很強。即便有翻譯在場,他們還是都用英語提問。」

蒲豪戈此後還將前往北京,參與奧運教學,同時,他正在撰寫一部有關歐洲,美國和中國體育市場的比較研究專著,而2008北京奧運會自然會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章節。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