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0507 Wachstum China

2011年7月5日

中國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同時付出高昂代價:嚴重的環境問題將持久困擾這個國家,人們由此開始討論是否應該改變發展模式。

A security guard stands on a construction site in Beijing Tuesday, Dec. 20, 2005. China sharply raised the official size of its economy Tuesday after taking into account emerging service industries, saying its output last year was 16.8 percent higher than previously reported. (AP Photo/Greg Baker)
圖片來源: AP

30年來,中國經濟年平均增長率接近10%。即使是在經濟危機爆發的2009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依然達到8.7%。但是,全國各地,人們都可以看到、聞到、感受到中國為超高速發展所付出的代價。城市空氣,河流和土地都受到了嚴重污染。

究竟應該如何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呢?多年來,專家學者們為這個問題撓破了頭。有一段時間,北京的領導層似乎對"綠色國民生產總值"的概念頗為欣賞,也就是將經濟增長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同時納入統計。2006年,第一份、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份"綠色國民生產總值"報告出台,統計學家們得出的結果是,中國經濟增長中的3%被環境損害抵消。有專家對這個結果提出質疑,認為太低。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所主任仲大軍表示,儘管如此,"綠色國民生產總值"這個概念此後又出於其他原因而被束之高閣,

"許多地方政府對這個概念有抵觸。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經濟發展就是全部。他們拚命追求經濟發展,忽視環境和自然資源消耗。這對他們而言幾乎是無所謂的事情。在擁有富裕生活之前,窮人們不會去關心環境問題。"

不過,去年年底,中國還是提出了一個"綠色國民生產總值"的簡化版:綠色發展指數。這個指數將對各城市和省份是否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取得平衡做出評估。在超過50個評估指標中包括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環保支出在地方財政中所佔的比例等。在首次評比中,產煤大省山西排在榜尾,首都北京則排在首位。不過迄今為止,綠色發展指數還僅僅是純學術性的研究項目,對於實際政策沒有任何影響。而許多專家甚至認為,該指數已經遠遠跟不上現狀的要求,因為很多社會衝突與環境並無關係。

在北京,數百名退伍軍人的家屬舉行抗議活動,他們在結構調整中丟掉了工作。類似的抗議在中國時常發生。因為社會不公而引發的不滿情緒普遍存在。這可能危害到國家的穩定,對此,北京政權非常清楚。因此,中國最著名的經濟學者之一胡鞍鋼呼籲,今後應該採用"國民幸福指數"來衡量民眾的幸福感。這個主意其實並不新奇:喜馬拉雅山麓的不丹王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建議推出類似指數。去年,美國民意調查機構蓋洛普公司公佈了幸福指數的國別比較報告,而中國僅排在第125位,甚至不如阿富汗,只比蘇丹稍好一些。親政府的《環球時報》立即對此作出強烈回應:在幸福感的衡量上也不能只聽從西方的說法。

於是,胡鞍鋼試圖建立一套有中國特色的幸福指數:除了國民生產總值和環境保護之外,他還希望將預期壽命、教育水準、收入分配和地方行政水準等等納入指標。不過,他的建議還未真正引起廣泛討論。而與此同時 ,中國經濟繼續飛速發展: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再次接近10%。

作者:ARD 編譯:石濤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