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如果普丁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將會發生什麼?

2022年9月24日

俄羅斯總統普丁威脅說,如果俄羅斯「領土完整」受到威脅,他將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這在西方世界引發討論:若俄方真的孤注一擲,應該如何應對?

如果普丁真的孤注一擲,在烏克蘭投下核彈,西方應該如何應對?(圖為1971年核彈試驗的資料圖片)
如果普丁真的孤注一擲,在烏克蘭投下核彈,西方應該如何應對?(圖為1971年核彈試驗的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dpa/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普丁說:「那些試圖用核武器來訛詐我們的人應該知道,風也可以轉向他們的方向。」他補充說,「這不是虛張聲勢」。儘管如此,很多分析家並不認為這位俄羅斯總統有意成為自1945年美國轟炸日本以來第一個動用核武器的人。

針對俄羅斯如果發動核武攻擊可能出現的情況,法新社採訪了一些專家。

使用小型的戰術核武器?

有分析人士說,莫斯科可能會部署一枚或多枚戰術核武器(也就是非戰略核武器)。這是小型武器,爆炸威力從300噸到10萬噸TNT當量不等。相比之下,美國最大戰略彈頭的TNT當量有120萬噸,而俄羅斯曾在1961年測試當量為5800萬噸的氫彈(沙皇炸彈)。

與戰略核武器相比,戰術核武器的設計是為了對戰場產生有限的影響,而戰略核武器則是為了打贏全面戰爭。

然而,「小」和「有限」是相對的。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它只有1.5萬噸。

1945年,美國在廣島投下的原子彈「小男孩」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小男孩」只有1.5萬噸TNT當量圖片來源: AP

分析人士說,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戰術核彈,其目的是嚇唬烏克蘭投降或服從談判,並分化該國的西方支持者。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國際安全項目的軍事專家坎西恩(Mark Cancian)說,俄羅斯不太可能在前線使用核武器。他表示,要佔領區區20英裡(32公里)的土地需要20枚小型核彈,而要為此面對引入核武器、核塵埃的巨大風險。「僅僅使用一枚是不夠的」,坎西恩說。

其他選項

莫斯科也可能通過在水面上引爆一枚核彈,或在烏克蘭上空引爆一枚核彈,以產生電磁脈沖,使電子設備癱瘓,這可以在發出強硬訊息的同時避免重大傷亡。

或者,普丁可能選擇更大的破壞、更多的傷亡:用核武器攻擊烏克蘭的一個軍事基地,或者打擊基輔這樣的城市中心,造成大規模傷亡,並可能殺死該國的政治領導層。

前白宮核政策專家沃爾夫斯塔爾(Jon Wolfsthal)9月23日在公眾號平台Substack上寫道,如果發生上述情況,「可能是為了分裂北約聯盟、打破反對普丁的全球共識」。

他說,目前還不清楚這樣的計劃是否會成功,但這「很容易被看作是絕望,而非決心。」

儘管普丁發出核威脅,很多分析家並不認為這位俄羅斯總統有意成為自1945年美國轟炸日本以來第一個動用核武器的人圖片來源: Pavel Bednyakov/Sputnik/AP/picture alliance

西方將如何應對?

西方國家在如何應對戰術性核打擊方面一直模棱兩可,面對的選擇也很複雜。

美國和北約不希望在隱含的核威脅面前顯得軟弱。但是,他們也想避免烏克蘭戰爭升級為一場更廣泛的、毀滅性的全球核子大戰。烏克蘭並非北約國家。

專家們表示,如果普丁使用核武器,西方將別無選擇,只能做出回應,這個回應應該來自北約這個集團,而不是美國一家。

核政策專家沃爾夫斯塔爾說:任何反應都應「確保普丁的軍事狀況不會因這種打擊而得到改善,確保他的政治、經濟和個人地位因此而受到影響」。

美國在北約國家部署了大約100件美國的戰術核武器,可以對俄軍做出相應的回應。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克羅尼格(Matthew Kroenig)表示,這表明美國的決心,並提醒莫斯科其行動的危險性。然而,他說,「這也可能激起俄羅斯的核報復,讓核武交火和進一步人道主義災難的風險增加」。

另一個風險是,一些北約成員國可能會拒絕做出核回應,從而讓普丁達到削弱北約聯盟的目的。

專家說,以更常規的軍事或外交方式回應俄羅斯的核攻擊,並向烏克蘭提供更多致命武器來攻擊俄羅斯,可能會更有效。

克羅尼格說:如果俄羅斯使用核武,可能會提供一個機會,說服那些迄今為止不願意參與西方對俄制裁的國家——比如印度,甚至是中國——參與進一步的對俄制裁。

此外,美國可以向烏克蘭提供北約飛機、愛國者導彈、薩德反導彈系統以及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烏克蘭軍隊可以使用這些導彈來打擊俄羅斯本土。軍事專家坎西恩說,到時候,「我們會拿掉對烏軍的所有限制」。

(法新社)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這些有關廣島核爆的畫面 全是錯的!

04:0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