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考慮縮短入境隔離至2+5

2022年10月21日

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政策,使其經濟表現受到巨大衝擊。有消息指出,北京正考慮放寬入境檢疫規範至「2+5」,但中國若要鬆綁防疫政策,可能遭遇哪些阻力?

在北京排隊等候接受PCR檢測民眾。(資料照)
在北京排隊等候接受PCR檢測民眾。(資料照)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Yomiuri Shimbu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在二十大後會否鬆綁「動態清零」與有關防疫政策,受到外界關注。彭博社週四(10月20日)引述消息報導,中國官方正考慮縮短入境旅客的隔離天數,隨即替中國股市帶來正向影響。但有專家指出,其對中國整體經濟效益幫助有限。

匿名消息人士告訴彭博社,中國官方考慮將入境旅客的隔離天數,將從現行的「7+3」縮短為「2+5」,即2天「閉環防疫集中隔離」及5天「居家自我健康監測」。但彭博社目前未取得更詳盡的規範內容,以及能否適用於外籍人士及遊客。

消息亦指出,新的檢疫措施可能會納入即將公佈的新一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作為中國各地方政府的抗疫指引。不過報導也強調,一名消息人士稱,該政策還須中央高層批准,實際內容有可能遭改動、或無疾而終。

除了消息人士說法,該報導也指出,中國鬆綁防疫政策的可能跡象還有,包含中國最大航空公司在內多家航空近期陸續宣佈復航或增加國際航班。

對此,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未回應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今年四月時,中國國際會展中心成為新冠病毒確診隔離中心。(資料照)圖片來源: Beibei/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鬆綁的阻力?

中國目前仍堅持「動態清零」防疫政策,至今維持著嚴格的入境及隔離管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週日(16日)在中共二十大的報告,更讚揚中國防疫戰略的成功,稱要「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

彭博社報導,由於中國疫苗接種計劃停滯不前,導致全國人口缺乏自然免疫力,是中國邊境難以重啟的原因之一。上海復旦大學研究人員今年稍早即分析,若中國放棄「清零」,可能導致100萬多人死亡。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 Wuttke) 說:「(中國)真正開放的前提是大力推動疫苗接種,尤其是針對60歲以上的人口,但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在中國發生。」目前中國老年人口(60歲以上)的接種率約86%,低於新加坡和韓國。

美國耶魯大學全球健康政策與經濟學副教授陳曦,日前也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療方案,老年人口的疫苗接種率低得危險,醫療保健系統壓力很大。」在巨大的免疫力落差之下,結束「清零」政策將導致中國遭遇「迫在眉睫的公共衛生危機」,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大量民眾住院和死亡。

中國股市示意圖(資料照)圖片來源: dapd

「清零」重挫中國經濟

彭博社報導,中國可能鬆綁入境隔離政策的消息隨即帶動中國股市看漲。昨日(20日)反映中國證券市場股價變動及概況的滬深300指數(CSI 300),從1.3%的跌幅減少至0.6%;中國國際航空和中國東方航空的股價也紛紛走揚。

然而,日本股權諮詢公司Asymmetric Advisors策略師安瓦爾扎德(Amir Anvarzadeh)表示,「縮短入境旅客的檢疫天數,並不足以帶動中國市場持續反彈。」雖然航空公司的股價可能因此得到短期提振,但若要長期看漲,仍取決於中國是否會完全放棄「清零」。

對此,陳曦日前向德國之聲表示,由於「清零」已造成中國經濟放緩及其他社會問題,北京很難在維持嚴格防疫標準的同時,進一步防止損害發生。

「毫無疑問,中國政府致力在公共衛生及經濟之間達到平衡。」陳曦說:「但我擔心的是,維持社會穩定仍被視為優先目標,導致『清零』政策延長,持續損害經濟發展。這將是一個惡性循環。」

中國國家衛生委員會週五(10月21日)公佈最新疫情通報資料,截至週四(10月20日)為止,中國累計確診死亡人數5226人,累計有症狀確診人數256,940人;單日新增997名確診案例,含214有症狀及783例無症狀,並無新增死亡案例。

(綜合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