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嫌犯雖死威脅尚存 今年聖誕德國無眠

2016年12月24日

柏林聖誕市場襲擊案嫌疑人在米蘭被擊斃後,德國當局重壓之下加緊對案件幕後的調查。與此同時,關於難民以及遣返的討論更加激烈,右翼民粹主義政黨AfD民調支持率創新高。

Deutschland Nach Anschlag auf Berliner Weihnachtsmark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Peder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個周六(12月24日)是聖誕平安夜,然而面臨巨大外界壓力的德國警方必須繼續工作。周一造成12人喪生的柏林聖誕市場襲擊案震驚了整個德國。駕駛卡車、衝撞人群的突尼斯人阿姆裡(Anis Amri)周五在米蘭被義大利警方擊斃,而他得以在通緝之下成功潛逃義大利的事實,讓德國情報部門不得不面對諸多不滿和指責。

突尼斯逮捕三名嫌犯

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周五的講話中稱, 一方面阿姆裡被擊斃讓人鬆了一口氣,另一方面"恐怖主義的普遍威脅仍在"。她要求對阿姆裡是如何成為漏網之魚進行"全面"的分析。"阿姆裡的案例讓人有所質疑。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如何改善官方運作程序。"

據德新社報導,聯邦警察周六透露,在柏林聖誕市場襲擊案的12名遇難者中,分別有義大利、捷克、烏克蘭、以色列和波蘭公民各一名,其餘7人為德國公民。

有關柏林襲擊案的調查繼續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Daniele Bennati/B&V

目前,德國調查人員將關注的焦點放在阿姆裡是否有同夥和幕後網路這個問題上。

德國最高檢察官弗蘭克(Peter Frank)周五對媒體表示,要瞭解是否有一個策劃、準備襲擊的相關犯罪網路非常重要。

據法新社報導,突尼斯當局在周五逮捕了三名與阿姆裡有關聯的嫌犯,其中一名是阿姆裡的侄子。他已經承認自己和阿姆裡通過一個手機通訊軟體用加密的形式進行過聯繫。他的叔叔,也就是阿姆裡曾希望他能夠宣誓效忠「伊斯蘭國」組織,也曾經給他寄過錢。

突尼斯內政部周六發布的聲明稱,這次逮捕的三名嫌疑人年齡在18歲到27歲之間,都是一個「恐怖分子團伙」的成員。

關於難民的討論更加激烈

早在周一柏林恐襲案發生前,阿姆裡就被德國警方列為"危險分子"。在過去幾天,德國當局被批評辦事不力,沒有看住這名兇徒。而安全機構未能阻止這場血案的發生,也讓許多民眾頗為不滿,有關難民問題的討論更加激烈。

自去年開始,有超過100萬名難民抵達德國。阿姆裡也是在2015年來德尋求避難,其避難申請遭拒,但因身份文件缺失問題而一直未能將他遣返原籍地突尼斯。

右翼民粹主義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將這次襲擊歸咎於梅克爾對於難民的"歡迎政策",而在周五的民調中,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支持率超過15%,達到歷史最高點。如果這一勢頭繼續,在2017年的德國大選中,這一對外來移民持反對態度的右翼黨派可能得票率超過5%的門檻,挺進德國聯邦議會。目前在德國總共十六個聯邦州裡,德國另類選擇黨已經在十個州議會擁有議席。

各方紛紛表態

在今年的聖誕講話中,德國總統高克向民眾們發出呼籲,要團結、不向恐懼低頭。"恰恰是在發生恐怖襲擊的時代,我們不應加深社會壕溝,既不能將整個群體一概視為嫌疑人,也不能簡單地把問題歸咎於政治人物。"

德國總理梅克爾也在周五許諾,德國將"明顯加速"對避難申請遭拒者的遣返流程。

內政部長德梅齊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在野黨左翼黨和綠黨,不要再反對新避難法。根據新法草案,突尼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被定為安全的來源國國家,針對這些國家國民的避難審核和遣返程序都更快展開。

歐委會主席容克則表示,反對因為這次柏林襲擊事件而在難民政策問題上轉向。他對媒體說,"歐洲必須向那些來自戰爭地帶、為逃離恐怖主義的人提供庇護","對所有難民都抱有普遍的恐怖主義懷疑是錯誤的",不能陷入仇恨的漩渦。

"宗教主義威脅"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喉舌通訊社Amak周五發布了一個影片,其中可以看到柏林血案的嫌疑人阿姆裡,影片總長3分鐘,阿姆裡在其中宣佈效忠"伊斯蘭國"的頭目,並表示自己要為該組織獻身。他還呼籲其他"伊斯蘭國"支持者,發動更多襲擊。

在阿姆裡的自白影片公佈後,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川普周五在推特上寫道,襲擊者在影片中提到了屠殺、"像殺豬一樣屠殺","這完全是宗教主義威脅成為了現實。這樣的仇恨!美國和所有國家什麼時候反擊呢?"

王凡/石濤(法新社,路透社,德新社等)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