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安妮日記》首次被德國人搬上銀幕

Jochen Kürten2016年3月3日

著名的《安妮‧弗蘭剋日記》再次被搬上了銀幕。這是德國製片人和導演首度嘗試講述這個發生在納粹統治下的真實故事。

Deutschland Film Das Tagebuch der Anne Frank
圖片來源: 2015 Zeitsprung Pictures, AVE & Universal Pictures Productions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的《安妮‧弗蘭剋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1959年在德國上映之際,一家德國大報憤憤不平地問道:"為什麼德國製片人老是把這個素材讓給美國人來拍呢?"當年由喬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執導的影片在許多影評人和觀眾看來過於落入了好萊塢電影的俗套。半個多世紀之後,德國導演施泰因畢希勒(Hans Steinbichler)執導的《安妮日記》終於和觀眾見面了。

該片不久前在第66屆柏林電影節上主要以青少年為對象的"世代"(Generation)單元上舉行了首映,3月3日起在德國影院上線。施泰因畢希勒的《安妮日記》以傳統的手法講述了這個盡人皆知的故事,雖不追求藝術上的新高度,卻手法樸素,演員演技扎實,流暢易懂又不乏戲劇張力,很適合作為歷史教材走入課堂。

"《安妮‧弗朗剋日記》是德國歷史上一部傑出的文獻,我們一直不解的是為什麼沒有德國人把它拍成電影。"製片人納克什班迪(M. Walid Nakschbandi)和索維涅(Michael Souvignier)在首映前表示:"我們覺得,現在到了這樣做的時候了。"片中的安妮‧弗蘭克由年僅15歲的雷雅‧凡艾肯(Lea van Acken)飾演,德國大牌影星Ulrich Noethen和Martina Gedeck分別扮演安妮的父母。

圖片來源: 2015 Zeitsprung Pictures, AVE & Universal Pictures Productions

恐怖時期的花樣年華

影片基本按時間順序講述了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的故事。弗蘭剋夫婦和兩個女兒1934年從德國法蘭克福移居荷蘭阿姆斯特丹,在荷蘭被納粹德國佔領後,他們一家藏身於市區一所房子的閣樓上,一家四口和另外四名逃避納粹追捕的猶太人擠在同一套公寓裡。安妮13歲生日得到的一件禮物是一本日記本,於是她開始寫下自己的經歷和想法。

導演施泰因畢希勒和劇本作者布萊納斯多弗爾(Fred Breinersdorfer)以安妮的日記為基礎,參考了弗蘭克家的其他原始記錄並作了大量的調查,將這些事實融入影片情節。但兩位電影人也有自己的側重點。施泰因畢希勒說:"對我來說有關鍵的兩點,一是完全的主觀化,二是把日記變成口頭講述。"

真實的安妮‧弗蘭克圖片來源: Internationales Auschwitz Komitee

這位導演說,寫下這些日記的是一個"聰明但又很普通的女孩"。對他而言重要的是把安妮"從一個半神化的高高在上的寶座上解放出來"。影片細膩地描寫了一個成長中少女的內心世界,包括她青春期的躁動不安。閣樓上的夾縫求生於是不再僅僅是納粹迫害之下那個令人恐懼、壓抑的視角。

這樣一部展現一個15歲少女內心世界的電影也很容易被青少年觀眾所認可。製片人表示:"安妮不僅是一個納粹專制的受害者,她首先是一個熱愛生活、有感情有希望的女孩子。"而她卻被剝奪了過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權利。

歷史與現實之間

在閣樓上躲藏兩年多後,這個猶太人秘密藏身地被發現。安妮一家被送進了集中營,二戰結束時只有她父親一人得以倖存。

由重大歷史事件、文學名著或《安妮‧弗蘭剋日記》這樣的歷史文獻拍成的電影往往過若干年就重拍一次。其好處在於新版總能吸引新一批觀眾。設想,今天的年輕人會喜歡看好萊塢50年代拍的悲情黑白片版《安妮日記》嗎?大概不會。施泰因畢希勒的片子則有可能吸引他們。

《安妮日記》劇照圖片來源: 2015 Zeitsprung Pictures, AVE & Universal Pictures Productions

重拍舊著的另一個優勢是可以與當今現實有所聯繫。儘管2016年版的《安妮日記》相當忠實於原著,但仍為觀眾留出了與現實的聯想空間。"我的初衷是把不留痕跡地安妮帶入我們生活的時代",導演施泰因畢希勒說,這一題材當然是歷史性的,"但我們不是一定要把它拍成老舊泛黃的故事",他說:"那時發生的事和我們今天的現實之間只有一步之遙。"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