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安定團結待民主?

2012年3月25日

對一個極權政治進行預測,是十分冒險的事情。不確定和未公開的東西太多,隨便揭開帷幕的一角,都有可能令人震驚。但是,正因為如此,人們總是忍不住要伸長脖子去看,削尖耳朵去聽,看不見聽不到也會胡思亂想,尤其在一些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比如當下的重慶事變,每天都有無數謠言在飛舞。

圖片來源: Kuang Biao

(德國之聲中文網)一個月前,"打黑英雄"王立軍秘訪成都美領館,舉世錯愕。很多人認為好戲開場了,我卻看到帷幕正在關上--中共十八大基本上可以順利召開了。我本來以為各方會藉機達成妥協,見好就收,平穩過度,孰料贏家出手更狠,足見內部鬥爭殘酷,對搗亂者決不手軟。

統一、穩定和團結,這些當局用來對民眾洗腦的詞匯,同樣也固化於他們的思想。內部意見不統一可能會被認為是搞分裂,外部反對和抗議則會被視作搞動亂。而戲劇性作為極權政治的一個特徵,既是它的弱點,也是它的強項,在關鍵時刻用來一錘定音。即便沒有王立軍的"叛國",當局也會等待甚至製造一個別的事件,來結束影響黨內安定團結的亂局。

有網民諷刺說,王立軍不愧為"打黑英雄",通過奇襲美領館,一舉打垮中國最大的黑惡勢力--以重慶模式為龍頭、對"文革"一往情深的"毛左"派系。事實上,這個事件對於中央政府鏟除異己、穩定政權何嘗不是天賜良機?從更長遠的時期來看,他的驚世之舉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尚難定論。

我們當然可以認為,這是以溫家寶為代表的改革派對大批既得利益者組成的保守派的勝利,是以深化改革為旗幟的廣東模式對讓"文革"借屍還魂的重慶模式的勝利。儘管我並不認為薄熙來真的相信"文革"理論--否則他的夫人不會開大公司,他的兒子不會負笈西洋,他領導下的重慶也不會大力招商引資--但是他若得勢,必然將"唱紅打黑"假戲真做,發揚光大,甚至讓中國重蹈紅色恐怖覆撤。他的失勢無疑是一件好事。

然而,歷史經驗也告訴我們,"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作為政治權斗旗號的改革開放與廣東模式,隨著對手的湮滅,也就失去存在的價值。汪洋在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就否認烏坎的創新意義。他深刻地瞭解,在政局安穩的時候,當局不需要廣東模式,而只要一個統一的中國模式;更不需要真正的民主改革--那樣不僅可能會帶來新的紛亂,更會讓專制的政黨最終消亡。溫家寶總理一再重複的"不改革就會死路一條",缺少一個主語。如果像《人民日報》那樣給它加上主語"黨",把政治改革定位於"救黨",那就注定不是真正的民主改革。

只要普通民眾還不知道薄熙來人在何處,只要一切鬥爭都還是黑箱操作,無論它多麼精彩,也無論它的結果多麼正確,那也只是宮廷鬥爭,而不是民主改革。那麼宮廷鬥爭有沒有機會轉換成民主改革?很多人都在等待,等待改革派將"毛左"收拾乾淨,牢牢地控制了局面之後,溫家寶總理自然會兌現他的承諾。事實上,一個風平浪靜的政局,是不可能有動力進行政治改革的。溫家寶之所以能夠為政治改革焦慮,除了用作權斗的旗號之外,他大概也真的感覺到了社會的壓力。沒有足夠的壓力,當局不會主動改革,民主不會自動到來。

政治需要平衡,權力需要監督。對於右傾的權貴資本主義中國來說,追求公平正義的左派勢力本來是一個制衡的力量。但是重慶模式並不是真正的左派理想,大罵"西奴"、擁護政權的所謂左派網站,做的也是極右的事情。美國左派標桿人物喬姆斯基說過,為什麼他要痛罵美國政府呢?因為他活在美國,這是他的責任。中國的"左派"們,卻把維護紅色政權當作自己的責任。即便他們對權貴的不滿是真實的描述,但是他們的方式是投奔更大的權貴。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僅沒有成為批評的力量,反倒成為打壓批評者的幫兇。

中國並不缺少權謀的看客,而是缺少在關鍵時刻為民主改革添柴加火的力量。這個時候,聲援溫家寶總理的改革呼聲,與讓他感到更大的壓力,其實是一回事。民主改革對於民間輿論的定位,是批評者和推動者的角色,而不是宮廷權斗的歡呼者。倘若這真的是一個政治改革的良機,各方力量應該迅速行動,而不是靜待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作者:長平

責編:達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