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一個新的公共討論空間帶來的希望

2021年2月24日

Clubhouse社群網站近來在華人圈成為熱門話題,雖然該App不久之後便在中國遭到封鎖,但還是有不少包括大陸民眾在內的華人參與討論,而且參與人越來越多。政治學者張俊華對此作了更深入的觀察。

Clubhouse | Social-Media-App
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當第一個手機(即大哥大)在80年代大批量產後,我當初就深深感到,中國與美國是新產品的最大也是最快的接受者。特別是在中國,沒過多長時間,移動手機便普及了。而我在德國時,過了好幾年,德國人才慢慢適應使用它。這次,社群網站clubhouse的出現,似乎也有點類似的經歷。從這段時間在該社群網站出現的討論室來看,主要以北美為主的英語群組的當然是居上,但是,在此後,就該算是中文的了。而迄今為止,我很少看到德語或其他語種的討論室。

無疑,clubhouse用它獨特的形式,創造了一個新的公共交流場所。這對已經熟悉twitter等媒體的人來說,也許不至於新到什麼程度,但對在大陸生活的、或是從大陸出來在國外居留的華人來說,該媒體確實具有難得的新意。它的新,就在於它能把人們很快地聚集一起討論一些大家認為值得討論的問題。而隨著討論室的日益增長,人們的眼界也越來越高,討論的品質也隨之提高。

更值得一提的是,總體上來說,不管是什麼語種的討論室,在討論發言時顯得相當有序。這在一個公共討論空間是非常值得贊賞的現象。筆者就這種有序現象給出下面一個解釋,即迄今為止,參與clubhouse討論的絕大多數教育水準比較高,至少是大學本科畢業者,這對於討論的品質的影響還是有一定作用的。當然,此種解釋也蘊含著一種憂慮,即在今後如果這個社群網站真的大規模普及的話,秩序是否依然如舊,很難判斷。但這一點是肯定的,即由於各個室主主持能力不同,討論室的品質就會隨之不同。

不管如何,clubhouse設計也給人一種平等的待遇,即每個成員都能當室主或者主持人。這對那些腦子裡有好點子、同時也有一定組織和表達能力人來說,提供了一個很有利的場所。平等也體現在討論室裡人們時常能碰上一些「大佬」,能平起平坐、並在第一時間參與討論。

比較現有的其他社群網站,clubhouse還有不少比較有優勢的地方。比如,參會人數多(最多可達5000)。而且討論室可以是像馬拉松那樣長時間地開下去,從而客觀上能無限止地在短時間內增加其參會的人數。又如,第一時間性強,而且正是因為是語音的交流,不是書面的,所以溝通速度快。最後,在討論室內秩序好的前提下,參與者之間的認同感產生的速度也比較快。眾所周知,一個比較成功的討論或辯論,對發言者的尊重是很重要的,而尊重就能使得聽眾自然就會那些對說的有道理的發言人予以認可。而在討論參與者感受到認可的條件下,就會產生一種歸屬感,即「我是這裡討論參會者之一,儘管我的意見跟某些人不同」。這「廣場類型的討論以及密集的互動」對討論的持久性也提供了基礎。clubhouse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是以語音而不是影像為主的交流,這自然更容易使人集中精力,從而也更容易使人注重自己說話表達的品質。

當然,從技術層面看,clubhouse即發揮了其「分享」(socialsharing)像YouTube、Flickr那樣的媒體,又提供了「拉關係」(socialnetworking)的可能性(諸如LinkedlnFacebook),兩者兼顧,所以贏得了不少自由職業者或者那些不知名、但又想用最少的成本提高其知名度的團體和經濟單位的青睞。

更重要的是,clubhouse的出現,預示著今後全球的各個民族內部與民族之間的交流的範圍與深度肯定會得到強化。儘管語言依然是障礙,但是,對比如能使用英語討論的人來說,有規模地跨越國境的第一時間的交流,就有了可能。而這種交流,有時即便在同一語言的人之間也顯得非常重要。比如,由於地域和政治的隔閡,中國大陸與台灣、香港或在其他地方的華人交流還是有限的。而clubhouse就拉近不同群體的距離。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討論室也就是大陸、台灣、香港以及其他華人來說的聚會。

clubhouse確實給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的華人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交流的公共空間。圖片來源: SvenSimon/picture alliance

這種聚會也給討論內容與視角的多樣性增加不少色彩。而多樣性確實也體現出當代社會的活力,從而使參與者能各取所需。筆者在一個討論「尋根」群組裡傾聽了一位來自台灣另一位來自大陸的各自不同的尋根經歷,很有感受。本來,對大陸、台灣、香港以及其他華人來說,確實難得會有這樣的大聚會,並開誠布公地分享各自不同的經驗和故事,闡述不同的觀點。首先,來自大陸一位女士談了她為了找到她曾奶奶的資料,特地給國內有關機構申請去某地的檔案館,而中國的檔案館一般是不對自己公民開放的。經過千辛萬苦,總算進了一次壁壘森嚴的檔案館。她自己一開始並不清楚,為什麼中國的檔案館如此神秘和嚴密,連在檔案館前照個相留個念都不允許。後來群裡的人從政治、歷史的角度解釋這個原因,才讓人瞭解,為什麼中國官方把有關檔案保密的時間放那麼長,而且這種神秘的保存方式和時間長度可說是在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了。後來,一位台灣女士談了她在大陸尋找她去世了30年父親的祖籍的材料,沒想到,中國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如此配合,沒到二三個星期便解決了問題。但她在參加討論組前還弄不清為什麼如此順利。當通過跟討論室交流,才瞭解到中國官方在對待「台灣到大陸的尋根人」的政治意圖,即「統一祖國的戰略」後,這才算是找到了答案。

這種交流,儘管本來初衷並不政治,但最後確實還是使人感覺到了政治的力量,從而更瞭解了中國的情況。當然,在其他媒體也有報導,比如本來跟新疆人或穆斯林一點沒有瓜葛的大陸年輕人,如何親自聽那些不是自己一個民族的、一個宗教信仰的人敘述,這確實一個難得的機會。而clubhouse則使這種難得變成了家常便飯。

總之,clubhouse確實給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中國大陸的華人提供了一個獨特的交流的公共空間。使筆者驚訝的是,儘管政府禁止該媒體的使用,但還是有很多人翻牆來加入討論室。

當然,中國政府也很快意識到這一領域的重要性,所以,人們也能看到環球時報的英語主持人也出現在那裡。這樣,自然大大增添了「講中國故事」競爭的激烈程度。由於此媒體的開放性,而不像YouTube一個短片那樣可以一家獨演,這也給官方的討論室應對那些不舒服的問題和評論增加了難度。

無論如何,不管是有中國官方參與還是沒有官方的參與,clubhouse華人討論室有意無意會踩國內官方的紅線,這本來就會使官方有一種尷尬。當然,筆者可以想像,中國官方在某個時機,在參與者中找一個替罪羊,殺雞儆猴,也不是不可能。但這不會阻擋更多的人參與這種討論,而且,討論的品質和深度肯定也會隨著討論人數以及討論室頻率的增加,而進一步提高。從某種層度上來說,clubhouse的興起大大加劇了大眾用討論辯論的方式接近真相與中國政府的宣傳的競爭,至少從力量對比來說,中國官方失去的將比能夠獲得將更多。

當然,除了該社群網站設計的獨特處外,它存在的問題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是其安全性問題,即隱私問題。臉書公司前首席安全官亞歷克斯•斯塔莫斯(Alex Stamos)認為,中國科技公司的伺服器被用於處理Clubhouse的用戶語音交談數據,這不只限於中國用戶,也涉及美國用戶。但筆者以為,即便沒有這回事,討論室裡的內容還是很容易被第三方截取,不僅是講話的聲音,而且也包括討論室參加成員的個人訊息。從這個角度看,筆者也就理解了為什麼很多來自大陸的華人有意違背了clubhouse的規定,迴避用真名真姓來標誌自己的身份。

筆者發現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交通繁忙」時的堵塞,這一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在北美某一個時間段,當那裡討論室以及參會的人突然劇增,使得伺服器出現了擁堵的情況,影響了正常收聽。可以想像,今後,討論室將成倍地增加,解決這個技術問題,成了能否持久使用的一個關鍵。

當然,筆者以為,如同所有其他社群網站一樣,使用得「適可而止」是很重要的。儘管clubhouse給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而且人們確實能從那裡獲取不少有價值的訊息,但如要真正對問題作深度瞭解,還是需要需要回到傳統的方式,即幾個人小範圍的深談以及閱讀等,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知識的過度「漂流化」和「膚淺性」。

可以想見,順著今後此社群網站的更大的普及化,討論室將在不久就會達到天文數量。那麼,到那時clubhouse品質到底會如何,似乎還有極大的不確定性。當然,據悉其他的名牌媒體如Twitter目前也在打造自己類似於clubhouse的產品。這個也許是解決擁擠問題的一個出路。

再回過頭看中國,如果我們用Google與百度來作類比的化,國內肯定將會出現一個clubhouse的替代品,而這個替代品的前提就是官方能百分之百地控制。前幾天中國國內出現的山寨版名叫Clubhorse,在國內的網上沒用上半天,便給政府斃了,估計是在掌控問題上沒有跟政府協調好。

最後,一個新的公共討論場所,肯定也給研究社會學、媒體學等不同領域的人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我們期待著今後這些研究成果的出現。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