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可以看高一線

沈凌
2024年3月11日

北京將2024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5%,和2023年的目標值相持平。經濟學者沈凌分析認為,政府沒有延續連續多年來不斷下調經濟增長率目標值的慣性,把目標依舊定在5%,這表現出政府意識到持續減緩增速帶來的負面影響,決意提高經濟增長率,因為現在的中國經濟最缺少的是信心。

資料照片:中國九江的LED燈帶生產車間
資料照片:中國九江的LED燈帶生產車間圖片來源: weidongsheng/VCG/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兩會結束,2024年大陸經濟增長的目標被設定在了5%,和2023年一樣。但是,我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

去年這個時候,我很悲觀地寫了一個經濟評論,認為中國大陸不應該妄自菲薄,把增長率目標定在這樣低的水準,因為前一年受疫情管制政策的影響,經濟增長率大幅度低於潛在水準,在這麼低基數的影響下,2023年本應該有至少7%的目標水準,才能夠平衡掉前期的疫情衝擊。而當時5%的目標,和2022年的3%平均一下,不過是4%的增長幅度,實在是讓人有種「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增長目標預示著經濟政策是激進還是謹慎

也許有人認為,這只是一個經濟增長的目標值,最終的實際數目也許會出人意料。但是政府工作目標往往是和一系列的經濟政策相捆綁的,怎麼樣的目標值,就伴隨著怎麼樣的經濟政策。一個低目標當然預示著謹慎有餘而激進不足的宏觀經濟政策。所以有不少人到年底了才哀嘆「低估了政策的穩定性」,實際上這個嘆息是不必要的,因為年初的增長目標就已經告訴我們這一年內不太會有激進的刺激政策。而實際上的經濟增長率也的確沒有超出大家的預料。

 背景閱讀:通縮結束?中國消費價格指數半年來首次上揚

不過時間到了2024年,中國在前兩年疫情管制和放鬆的負面衝擊下,已經恢復到了正常的軌道,獲得了兩年平均4%的增長率。政府沒有延續連續多年來不斷下調經濟增長率目標值的慣性,把增長率目標依舊定在了5%,表現出了政府意識到了持續減緩經濟增長率帶來的負面影響,決意提高當下經濟增長率,從而在未來數年趕超美國的堅定信念。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如果政府決心再大一點,把經濟增長率目標描述為「最低5%」而不是「5%左右」,效果會更加好。畢竟,現在的中國大陸缺少的不是人力,不是資本,而是信心。 

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率能夠在未來十來年維持在5%的水準,而美國的GDP增長率保持在現有水準2.5%不變,那麼不考慮匯率變化,中國GDP總量將會在2040年追上美國。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能夠每年升值2%,那麼這趕超的時間會提前7年到2033年。這並不是不可能達到的匯率值,因為實際上這相當於2013年的人民幣兌美元的水準(大約六元左右)。也就是說未來十年經濟增長率保持現有水準,匯率恢復到十年前的水準,中國GDP總量就和美國等量齊觀了。所以,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5%或許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目標值,中國政府應該有信心去完成這個目標值。 

5%將是未來十年的目標值?

其實從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看,未來十年實現這個目標值也是有保證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已經基本成功了。未來的經濟增長主要動力來自於汽車,高鐵,飛機,輪船,大型機電設備等等高附加值產業。在現有發達經濟體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個經濟體就依賴於一兩個這樣的高附加值行業的發展。比如韓國就是三星現代這幾個大集團,日本德國依靠的也僅僅是汽車化工那麼幾項。中國現在能夠在幾乎全部的高附加值行業發力起飛,不可能打造不了一個持續十年的中等經濟增長階段。 

比如汽車產業,雖然目前中國已經能夠年產3000萬輛,而美國也就是年產1000萬輛。從地域和人口的規模來分析,如果中國能夠和美國一樣的人均消費數量的話,我們的汽車產業還有1000萬輛的增長空間。更何況,按照中國以往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來講,沒有說中國能夠滿足本土市場的卻佔領不了世界市場的。所以,去年汽車出口世界第一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巨大的空間。豐田汽車一家全年產量就是上千萬,所以未來中國汽車廠家還是需要進一步走出國門,落地全球,就像日本德國等先進國家一樣,到當地去生產組裝。 

C919在上海虹橋機場的首次商業飛行(2023年5月28日)圖片來源: CNS/AFP via Getty Images

至於中國大飛機項目,C919才剛剛開始交付,未來的增長之門剛剛打開,如果未來十年能夠形成ABC分庭抗禮的局面,那還會有成百上千倍的增長空間。而大飛機需要零件数十萬計,產業鏈很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果一點兒都不比汽車產業差。 

中國的未來,這樣的高附加值產業的增長已經肉眼可見。還有兩個方面值得改進:首先是需要把這樣的高附加值行業的紅利通過社會福利政策外溢到各個方面,讓中國老百姓都受益,形成內需消費拉動增長的新局面。這方面德國日本尤其值得學習。另外一方面,還需要改善國有資本管理制度,更加積極有效地發揮中國舉國體制的優勢,去突破晶片這樣的被人卡脖子的高技術壁壘。這兩方面都做好了,那麼世界對中國的估值就會重構,匯率不僅僅是回到2013的水準,再繼續升值20-50%也不是沒有可能。日元就是先例。 
延申閱讀 客座評論:「新質生產力」 是一貼聖藥嗎?

沈凌,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現執教於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