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中美外交緩和一個新起步?

2022年5月29日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近日發表對華政策演說,受到外界廣泛關注。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次演說從幾個方面來看都不尋常。而北京在布林肯演說前已經發出外交緩和的訊號,拜習峰會可能不遠了。

政治學者張俊華估計,拜登與習近平之間的峰會將在20大前發生
政治學者張俊華估計,拜登與習近平之間的峰會將在20大前發生圖片來源: Rod Lamkey/CNP/picture alliance--Shen Hong/picture alliance/Xinhua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美東時間星期四(5月26日)受亞洲協會之邀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有關中國政策的重要演說,概述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政策。這在目前全球都在關注烏克蘭戰爭期間,並非尋常。

不尋常的時間點

不尋常的首先是其演講的時間點。這次演講,是在俄羅斯總統普丁發動的烏克蘭戰爭正打得極為激烈的情況下進行的。 首先,俄羅斯對烏克蘭侵略以及美國幫助烏克蘭反擊,這已佔據了美國太多的精力。而美國成功地阻止了中國對俄羅斯的軍事上支持,這無疑獲得了一個對烏克蘭今後取勝的重要條件。所以美國必須在俄羅斯結束戰爭之前,至少保持這個狀態。而要保持這種狀態,又必須轉過來處理好跟中國的關係,也就是應對中國的挑戰。所以,布林肯說,為了維護現有國際秩序,美國將與中國展開激烈競爭,但美國不尋求與中國開啟「新冷戰」。

這個時間點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在中方。 中國的習近平因為自己政策設計和實行的錯誤,經濟和外交的發展並不順利,使得黨內對其壓力迅速增大,所以他也急迫地期待著至少跟美國的關係有所緩和。  

5月10日,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首爾出席新任總統尹錫悅就職儀式。一般觀察人士認為,習近平派遣一位如此高級別官員出席,表明他重視與韓國的關係。但熟悉內情的人士則告知日本媒體,在這次短暫訪問中,王岐山向美國代表團發出了一個訊號,表明北京已經準備好跟美方進行對話。通過跟美國代表團的接觸,王岐山想試探在不久的將來是否有可能進行某種美中高級別官員的會面。順便提一下,這次美國赴韓由副總統賀錦麗的丈夫道格拉斯‧艾姆霍夫(Douglas Emhoff)率領。這是一個難得的時機。首爾的節日氣氛和城市的喧囂使王岐山可以在不引起注意的情況下傳送其訊息。」當然,主席特別代表這一罕見頭銜也給了王岐山特別的施展才能的可能,也意味著王充當著一個中共最高外交官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無法勝任的角色。

美國的中國戰略幾個特點

布林肯說,拜登認為接下來的十年是「決定性」的,為了取得成功,拜登政府的策略是「投資、聯合、競爭」。換言之,跟中國打交道並非一二年的事,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而採取的手段也不同。既要有投資的方面,即滿足資本在中國的需求,又要聯合中國,特別是在氣候變化問題上。而目前在對俄政策上,也勉強算是一種被動的聯合吧。至於競爭,那是由兩個不同社會制度以及經濟和技術的實力決定了今後十年競爭多少能見分曉了。  當然,拜登這種設計都是基於他將能連任的基礎上的。 但願他的計劃能實現。

布林肯在他的講話,顯然對中國同時實際上也對俄羅斯進行了定位。儘管美國將俄羅斯視為對國際穩定構成最緊急和最直接的威脅,但布林肯說,美國政府認為中國(中共)構成更嚴峻的長期挑戰。一方面,布林肯坦承美國政府對於改變北京行為的能力有限。布林肯說:「我們無意製造衝突或發起新冷戰,反而要努力避免,我們也無意阻止中國崛起」。另一方面, 承認北京迄今為止已經獲得的實力和影響力。 「中國是唯一擁有重塑國際秩序能力的國家,包括在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層面;但北京的願景將使全球脫離過去75年促進世界和平繁榮的普世價值。簡言之,在可預見的未來,美中兩國必須打交道。美中關係也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最重大的國際關係之一」。布林肯在無情批評中共尤其是習近平的同時,也對中國在全球的作用作了一定正面的肯定:「中國是全球經濟以及我們解決從氣候危機到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挑戰的能力的不可缺失一部分。簡單地說,美國和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要不得不應對彼此。」 相比之下,俄羅斯儘管軍事上似乎很瘋狂,但俄羅斯實在不是一個具有中國式實力的國家。所以美國跟俄羅斯的關係和矛盾,大多是單層次的,而不像中美那樣多層次的。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四(5月26日)發表了有關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演說中,稱美國並不尋求將中國從全球經濟中分割出去,但希望北京遵守國際規則圖片來源: Alex Wong/AFP

向中方擺明底線,也是這次布林肯講話中的一個重要表現。美國在當前烏克蘭戰爭期間,如果開闢多條戰線,尤其是跟中國直接衝突,顯然是不明智的。所以,布林肯這次演說一方面顯示他的適當的溫和、力爭避免衝突意願,但另一方面也清楚地跟中共再次強調了底線。

除了在人權問題上、中國少數民族問題上的底線外,還有一條重要的底線就是台灣問題。布林肯一方面對對台領導人的發出了訊號,但同時也強調了對中國大陸的訊號。雖然拜登在本月23日在日本拋出「武力護台說」後,隔天澄清不代表美國的「一中政策」有任何改變。但這裡,已經有展示美國政府試圖在模糊中時而顯示一定的清晰和彈性的意圖。而這意圖並非是想對中國直接的挑戰,至少不是近幾年的挑戰,而是想暫時鎮住習近平,以致於他不要像普丁那樣感情動事。自2020年初以來美軍已經實施了30次穿越台灣海峽的行動。這就是維護美國底線的一個重要表現:即美國保留自己可能參與保護台灣的權力。當然,為了盡量地避免衝突, 布林肯這次演說中再次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並未改變,依舊建立在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和六項保證,不支持台獨,支持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 

布林肯演說中最後一個特點就是有區分地把中國、中共和習近平分開來。他說,北京非但沒有利用其實力強化和振興這些能夠令中國成功的國際法、協議、原則和機構,以便其他國家也能夠受益,反而做出損害行為。在習近平主席治理下,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在國內變得更加專制,在國外更加具有進攻性。」 是有分化的意圖。 這基本上繼承了川普政府的做法,即把中國人民和中共分開。而布林肯顯然比川普政府做得更進一步,即明確地點名道姓地把習近平的問題放在公眾面前,為的是突出習近平犯的錯誤。 這顯然隱含著不希望習在今年20大的繼續連任的意願,或者說,希望習本人在20大之前能有所收斂。 

中國的反應 

中國官方對布林肯的講話的有些反應是屬於做表面文章的。 譬如說,中國官方力爭迴避競爭一詞,認為並不存在中國跟美國的競爭 – 這當然不是在說實話。 中方的理由是任何競爭都不明智。況且,即便是競爭,中共認為,美國跟中國的競爭的條件並不公平。而中方自己也承認,在競爭中,其規則各自理解都不一樣。 

實際上,美國認可與中國的競爭,客觀上是抬舉了中國。而習近平的「東升西降」理論本身就是競爭的表現。 但中國官方在這時卻表非要現出一種「東亞人的特色」, 即心裡是這麼想的,但表面卻一口否定。 

中國駐美國大使秦剛26日撰文稱,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與台海和平穩定的基石,但這一基石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並遭到嚴重破壞圖片來源: Liu Jie/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中國駐美大使秦剛26日撰文,一方面否定競爭,另一方面一味強調共贏或者雙贏。看來他還是逃脫不了這些老一套說詞。 而實際上,金燦榮不早就把中國提倡的共贏作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即中國要贏兩遍。

儘管習近平在清零政策中給世界經濟界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但中共依然深信依然掌握著資本這張牌。 靠著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中方知道美國對付中國手段的有限。 就如胡錫進在布林肯演講後所說的: 「美國打壓中國的力量和工具沒有他們想的多,美國有與中國脫鉤的發狠狂想,但又受不了那樣做給美國造成的自傷,因此在具體制華措施上不斷猶豫、搖擺。」 而中共認為比較得心的秘密,就是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製造業能力。 而全球資本追求的邏輯跟美國政府的思路並非一致,有時甚至是相反。所以,中共將繼續採取一切措施吸引資本,用資本影響西方的特別是美國政府。 

但中共也知道,畢竟美國官方對關鍵技術的管控程度相當高,而中國沒有這個就無法迅猛發展。所以中共始終在美國各界尋找突破。這也就是中秦剛在布林肯演講後強調的,讓美國先求恢復川普政府貿易戰前的狀態。 中方希望用此方式,以後再巧妙地尋求突破,從而獲取技術。當然,秦剛並不明言後者。 而通用的官方套語就是,論戰和脫鉤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必要的。 

20大之前的拜登-習近平峰會

應該說,美國和中國目前都有相當的難處,習近平的難處則更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外交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布林肯表示,由於這些及更多的原因,世界處於緊張的時刻。而在這些緊張時刻,外交極為關鍵。「我們才能表明我們深重的關切,更加理解彼此的看法,對彼此的用意沒有疑惑。我們隨時準備在一系列全面議題上加強與北京的直接溝通。我們希望能做到。」

但是,外交必須是你我互惠的。而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顯然是提高了底線: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強化了中方對台的軍事幹擾。當然,這並不是說,習不會通過減少進入台灣防空區的軍機來創造外交緩和的條件。筆者估計,這在20大之前肯定會發生。

中國反戰中立? 審查下的民意暴露天機

03:0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事實上,北京在布林肯演說之前已發出下面的訊號:如果拜登政府能夠避免在台灣問題上走得更遠 ,中共將能夠在烏克蘭局勢和朝鮮半島问题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合作。這無疑對拜登政府也是一個比較能夠接受的姿態。可以想見,照此思路下去,雙方將會利用這次烏克蘭戰爭而出現一個緩和期。而這緩和期的頂點就是拜登-習近平峰會,而這峰會,按照習的意願,就必須在20大召開前進行。當然,如果此峰會能召開,那麼給了習近平一個很大的面子。同時,至少對台灣和美國都是一個安慰,即中方將不會在拜登訪問期間和一段時間以後,採取任何意外的軍事冒險行動。本月10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飛往韓國的空軍一號上突然無預兆地說:「如果在未來幾周,拜登總統和習主席再次交談,我不會感到驚訝。」 這更是說明了此峰會的極大的可能性。

情景設計

顯然,習對自己近幾年在外交、經濟方面打壓私企、新冠疫情中清零政策等錯誤至少是有所知覺。前不久,瑞銀集團將其全年GDP增長預測下調至3%,理由是北京嚴格的清零政策帶來的風險。而且,這次烏克蘭戰爭爆發後,習的思維不得不有所改變,他的方向盤也在作適當的調整。因為戰爭逼著他重新認識俄羅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這些無疑都是給習近平發出了訊號,即他的20大第三任的過渡危機重重。 烏克蘭戰爭的最終結果又將促使習對美至少在最近一段時期更溫和。所以,他最近派王岐山去韓國,同時,放鬆了對經濟掌控的大權,讓李克強去補救現在經濟的傷口,這是他在20大之前的一個新的動作。 如果習-拜峰會能在20大之前召開,那至少他在黨內能展示,他領導的中國不至於像普丁那樣孤獨。而拜登-習近平峰會肯定會大大增加他順利渡過20大並實現他的個人繼任的計劃的可能性。對整個世界局勢來說,也將暫時產生積極的發展。而這種積極的發展,更容易使得普丁更加顯得孤獨,所以,後者可能就此要更瘋狂、發出更大的喧鬧聲,讓全世界關注他。 

然而,後一種情景並不是不可能出現,即習近平為了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不顧一切地堅守清零政策,同時,軍方鼓動他進一步強化對台灣的干擾。而他則順從了軍方的意志。以致於美國對習近平不滿意,無法使峰會如願進行。 而害怕失去連任第三屆的習近平,則更強化他的獨裁統治。 從而使得中美關係再次高度緊張。 但筆者以為,後一種情景的可能性比較小。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