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中方這邊的參與者是中央外辦主任王毅,美方這邊的參與者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兩人自去年以來在第三地共舉辦了三次會晤,分別是2023年5月10日至11日於奧地利維也納、9月16至17日於馬爾他,以及剛剛在泰國曼谷 ,也是兩天12個小時。
不過,最新的這次會晤在形式上和前兩次又有差別。前兩次事前外界一點都不知曉風聲,兩人會談完雙方各發表會談紀要後國際輿論才恍然大悟。不事先預告也好理解,主要是怕會談受到干擾。當然這個干擾是對美國而言,中國不存在這個問題。但這次事前預告了。另外,前兩次選擇的地點對北京和華盛頓而言,基本是等距,以示兩國關係是平等的,然而這次北京距離曼谷近,華盛頓距離曼谷遠。顯然,沙利文大老遠「屈尊」飛到曼谷來和王毅會談,可能是以往事情緊急,有求於王毅,也就顧不得講究外交儀式了。
我們看看雙方談了什麼 從各自公佈的會談內容,這次王沙會談,討論了三個方面的議題,一是廣義上的中美關係,二是台灣問題,三是區域和國際熱點。外界更多注意到兩國的新聞稿對會談基調的表述,在措辭上有一些區別。中方的表述是雙方圍繞落實兩國元首三藩市會晤共識、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美方的表述,兩人的會談是兩國在拜登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在三藩市峰會達成共識,維持兩國高層溝通渠道暢通努力的一部分,會晤是「坦率、實質性和建設性的」。
一個是「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一個是「坦率、實質性和建設性」的高層溝通。如此看來,中方對此次會談感到滿意。比較前兩次王沙會晤,中方用「富有成果」來描述這次會談,也是第一次。去年5月的維也納會晤,中方的表述是「雙方就推動中美關係排除障礙、止跌企穩進行了坦誠、深入、實質性、建設性的討論」,去年9月的馬爾他會晤,中方的表述是「雙方圍繞穩定和改善中美關係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建設性的戰略溝通」。可見,「富有成果」一詞表明在中國關切的台灣問題,或美國打壓中國的其他方面的問題,或南海問題上,得到了沙利文的積極回應,甚至是某種承諾。
美中兩國領導人周三在加州三藩市舉行了會晤。在會晤前一次又一次的情況通報會中,白宮官員試圖降低人們的期望,不要指望三藩市會晤可以像以往這類峰會那樣產生什麼具體承諾。從雙方在峰會結束後的通報中也可以看出,會晤成果僅包括美中兩國合作打擊毒品和恢復兩國軍方高層交流等為數不多的內容。會晤結束的當晚,習近平出席了一場美國商界巨頭雲集的商界晚宴。 圖片來源: Xie Huanchi/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三藩市展開他六年來的首次訪美之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以及加州州長紐森夫婦前往機場迎接。三藩市拜習會舉行前,美國政府一名高階官員曾表示:「激烈的競爭需要激烈的外交來管理緊張局勢,防止競爭演變為衝突或對抗。」在這場高層外交成形前,為了重建美中外交通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氣候特使克裡都曾前往北京訪問。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過三場會晤。
圖片來源: Xie Huanchi/Xinhua/dpa/picture alliance 當地時間11月15日上午11點,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三藩市以南的費羅麗莊園(Filoli Estate)舉行會晤。雙方與會代表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裡;中共政治局常委兼中辦主任蔡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兼外長王毅、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等。正式會晤持續兩個多小時。工作午餐餐後拜登和習近平在費羅麗莊園散步交談。
圖片來源: Doug Mill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為了舉辦APEC峰會,三藩市展開了城市「大掃除」,街頭垃圾和大量流浪漢統統都被「移走」。加州州長紐森甚至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直言不諱地承認,「清理這個地方,只是因為所有那些高級別的領導人都要來」。這一表述引發了大量批評之聲。很多人批評紐森比起為住在三藩市每天納稅的美國人民改善生活環境,給中方領導人留下深刻印象更為重要。在中國社群網站上,大量網民則是忙著調侃「三藩市爭創衞生文明城市」。
圖片來源: J. Matt/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拜登在會晤前的開場白中強調,面對面的溝通無可替代,「美中之間的競爭不能走向衝突」。他說過去與習近平的會面「坦誠、直接和有益」。習近平則說:「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他說:「這個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我們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機遇。」
圖片來源: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AP/picture alliance 美中元首加州峰會的舉行地選在斐洛裡莊園(Filoli Estate)。斐洛裡莊園位於美國加州三藩市以南約40公里。莊園由美國建築大師威利斯‧波克(Willis Polk)設計,建造於1915-1917年。原為金礦主和水務公司總裁威廉‧伯恩二世(William Bowers Bourn II)夫婦。伯恩二世一直遵循人生格言:「Fight-Love-Live——to fight for a just cause; to love your fellow man; to live a good life(為正義而奮斗,愛你的同胞,並享受美好生活)。」他把三個英文單詞的前兩個字母連起來,就是斐洛裡(Filoli)。
圖片來源: Tayfun Coskun/AA/picture alliance 中國媒體公佈的一段影片顯示,元首會晤結束後,拜登總統將習近平主席送到上車處道別。拜登看到習近平乘坐的紅旗牌轎車時說:「這車好漂亮。」習近平指著汽車的方向說:「我們紅旗車,國產的。」這時有工作人員打開車門,拜登探身向裡望瞭望,然後他說:「就好像我的卡迪拉克那樣。每次我出訪,車都跟著我。你知道它叫什麼嗎?野獸。」然後賓主雙方都笑了。
圖片來源: Li Xueren/Xinhua/picture alliance 會晤結束後美中兩國沒有發表共同聲明。拜登總統單獨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他說:「我相信這是我們進行過的最具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討論。」他還表示,雙方在合作打擊芬太尼、恢復軍事接觸和人工智慧安全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被媒體問到是否改變保護台灣免受中國軍事行動的承諾時,拜登重申,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拜登還在回應一個記者的提問時再次將習近平稱作「獨裁者」,「因為他領導一個共產黨國家,所基於的政府形式跟我們完全不同」。
圖片來源: Doug Mills/AP Press/picture alliance 習近平結束了與拜登的會晤後,他出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CUSCR)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主辦的商界晚宴活動。他在致辭時說:「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中美關係這艘巨輪避開暗礁淺灘、穿越狂風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對手,還是夥伴。這是一個根本的、也是管總的問題。道理很簡單,如果把對方視為最主要競爭對手、最重大地緣政治挑戰和步步緊逼的威脅,必然導致錯誤的政策、採取錯誤的行動、產生錯誤的結果。中國願意同美國做夥伴、做朋友。我們處理中美關係的根本遵循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圖片來源: Carlos Barria/REUTERS 據報導,多名美國企業巨頭出席這場晚宴。社交平台X上列出的賓客名單中包括包括蘋果CEO庫克、黑石創始人蘇世民、波音公司CEO斯坦‧迪爾、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貝萊德CEO拉蕊‧芬克、輝瑞董事長艾伯樂、Visa公司總裁麥金納尼等。 《紐約時報》上周曾報導稱,晚宴和招待會門票每張售價2000美元。「一位知情人士稱,企業可以花4萬美元購買一桌八個座位,外加習近平那桌的一個座位。」
圖片來源: Carlos Barria/REUTERS
更多閱讀:中美關係解凍?沙利文與王毅「坦率」長談8小時
台灣問題一如既往地是本次王沙曼谷會談的重點。中國外交部新聞稿的說法是,王毅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獨」。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這段話後面四句基本和去年11月習拜會習的說法一致,顯示中國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要求已越來越具體。前面一句則是針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來講的。台灣選舉後諾魯和台斷交轉同中國建交,引述了聯合國2758號決議文,羅森伯格在X發文表示,聯合國2758號決議沒有處理台灣問題,外界把她的話解讀成美國行政官員公開炒作「台灣地位未定論」,這當然會引起中國不滿,因此王毅說「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是對著羅森伯格而來。
台灣人不會接受「和平統一」?賴清德陣營發言人怎麼說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兩人的會談也討論了當今全球幾乎所有的熱點問題,其中紅海危機 和朝鮮半島是會談的另兩個重點。尤其是紅海危機,對美國來說迫在眉睫。葉門胡塞武裝從對民用商船的攻擊到對美國軍艦的攻擊,讓美國很是棘手。鑑於胡塞武裝所佔據地方的高山地形以及複雜的中東局勢,美國派兵打擊胡塞武裝不太現實,而如果用外交去解決,就必須找到一個有份量的、能夠和伊朗說上話的中間人,通過伊朗約束和節制胡塞武裝。目前來看,只有中國是個合適角色。所以,美國要解決紅海危機,需要得到中國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美國近期就一再敦促中國利用對伊朗的影響力,要伊朗去約束胡塞武裝在紅海區域襲擊商船的行為。對中國而言,雖然胡塞武裝承諾不攻擊中國的商船,但紅海危機久拖不決也會擾亂全球供應鏈,衝擊全球經濟,對中國經濟的復甦也很不利。所以中國並不能用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問題。路透社日前的報導引述伊朗官員的話稱,中國已經用中伊貿易關係開始施壓伊朗。
雖然路透社的報導真實性值得懷疑,因為以中伊關係以及中國和中東國家的關係,再考慮中國的外交風格,北京是不會直接施壓伊朗去約束胡塞武裝的,但路透社的報導也並非空穴來風,中美雙方有可能在這個問題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識。中國可能更喜歡做中間傳話者的角色,把美伊雙方的要求轉達給對方。至於北韓,中國亦不太可能直接下場對它施壓不要挑釁。故從中美各自的會談紀要看,在這兩個地區熱點問題上,雙方更多還是各自表達自身的立場和主張。
三次會面形成美中戰略溝通機制 中美關係 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走向直接牽動全球,因此,如何處理雙邊關係具有全球意義。如今,兩國處於嚴重的競爭和對抗中,稍有差池,很可能發生軍事衝突。這是最讓世人擔憂的。好在兩國在拜登當政的時候,理性地認知到這種情況,這就是拜登所說設置護欄,負責任地管控兩國的分歧和競爭。而王毅和沙利文這兩位雙方最高外交主管在第三地的秘密會見,是雙方找到的一種在競爭中有效管控分歧,避免滑向軍事衝突的溝通方式。去年年初的氣球危機呈現的劍拔弩張,直接促成了雙方採取這種形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經過5月兩人在維也納的秘密會談,9月在馬爾他的會談,以及這次在曼谷的會談,這一戰略溝通機制基本成形,兩國關係實現了「止跌企穩」,為避免中美關係的大起大落,起到了重要的穩定錨的作用。
上述三次會談,時間基本是4-5個月兩人舉行一次,由此看來,下一次兩人的會談很可能會在賴清德520就職 後的5月底或6月初,屆時雙方討論的重點除了賴執政下的台灣,會是美國大選對美中關係造成的可能衝擊的防範,雙方對此是需要溝通的。
中美關係震盪如何傷及跨國業務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