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人權法案很可能加劇香港亂局

2019年11月22日

美國參眾兩院日前火速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給香港的抗爭行動提供外部支援。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客觀來講,該法案可能導致香港亂局加劇。

Hongkong - USA | Versammlung zum Menschenrechts- und Demokratiegesetz
香港示威者呼籲美國通過人權與民主法案(10月14日)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K. Tsuji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民主自由的立場出發,我支持外部對香港的援助,然而,客觀來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很可能助長而不是減緩目前香港的混亂局面,為北京更深地鉗制香港,打壓反對運動提供藉口。

香港人權法案值得關注的主要有兩點,一是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因香港的自治受損而可能被取消,鑑於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很大程度上建基在香港有不同於大陸的獨立關稅地位,因此後者一旦被美國取消,香港的國際金融角色會受到重創;二是在香港人權侵害事件中負有責任的官員也將受到包括凍結在美資產以及拒絕簽證等方面的制裁。

對香港而言,上述兩點的前一點威脅較大,若真成為現實,受損最大的是香港普通市民,包括這次反抗運動中的大多數民眾,富豪和權貴則有的是渠道將資產轉移。後一點更多的是象徵意義。

對中國而言,這兩方面的影響後者更弱。前者則具有一定的破壞性,特別是北京的人民幣國際化雄心會受挫。因為香港是海外人民幣離岸最大中心。不過中國政府可能對此早有防範,倫敦和新加坡是代替香港的兩個備選地點,最新數據,倫敦已超香港成為海外人民幣最大離岸中心,香港跌落第二。另外,在中美貿易戰下,那些為避關稅轉移到香港的資金以及原本在香港以中間貿易和轉運業務為主要盈利來源的中資企業,會受到較大影響。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K. Tsuji

我的判斷是,即便川普簽署人權法案,由於美國在香港同樣有很大的經濟和文化利益--目前在港的美國人達8萬多,企業1300多家--華盛頓不一定會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更多的可能是就其中的某幾個方面進行懲罰。一個事實是,人權法案的這個規定其法律依據來源《香港政策法》,後者1992年就簽署了,它賦予總統如果香港"不具備充分的自治地位",可以簽署行政令,中止香港特殊待遇的權利。然而從92年至今,香港也出現過多次大規模遊行示威,包括2014年長達2月的佔中運動。北京對香港的干涉也是越來越頻繁,但美國總統沒有一次動用該法案,固然這裡可能有華盛頓評估香港的自治地位還未喪失的因素,但根本的應該是顧忌自身在香港的利益。何況川普本人並不在乎香港的自由與人權情況,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人權法案若生效,中國雖會受牽連,但損害要遠小於香港,不大可能對北京產生實質衝擊。既如此,如何來解釋北京幾大涉外權力機構對美國的強烈抨擊和警告?我的看法是,一造聲勢,讓華盛頓感覺問題的嚴重性,從而阻止川普簽署該法案,畢竟不簽署比簽署要好;二,雖然它對中國不會產生實質損害,但卻實質性損害了習近平的個人權威,習四中全會剛實現了個人的完美獨裁,冷不丁被美國打一耳光,他無疑是難以嚥下這口氣的。所以除了幾大部門強力表態外,官方輿論更是不遺餘力地批判美國,甚至聲稱人權法案不過是廢紙一張,以示對美國的蔑視。這也是北京傳統的操作手法,不必太當真,但也不能不當真。

說不能不當真,是因為事情的本質起了變化。首先是美中關係的本質有了根本變化。北京會從兩黨議員和國會眾參兩院快速通過該法,以及華盛頓政界人士包括重量級議員不斷就香港事態指手畫腳以及對北京和習近平的警告--如直言北京武力鎮壓將不會再有六四後對北京的那種制裁--得出結論,華盛頓就是香港這次暴力抗議的"幕後黑手",美國就是要利用香港搞亂中國,美中關係就是敵對關係。從這個結論出發,如果川普簽署該法案,貿易談判很可能會受衝擊,即使出於穩定國內經濟考量,北京簽署貿易協議,也會在其他方面反擊。美中關係未來走向更具破壞性。

圖片來源: Reuters/A. Song

其次,中港關係也在發生本質變化。香港的這次抗爭宣告了回歸22年來,北京希冀採取的撫慰和圍剿兩手治港策略的失敗。香港從此走向一條不歸路。北京不會再寄望於港人,就像不再寄望於台灣民眾一樣。由於擔憂香港變成反中仇共的顏色革命的基地,無論這次抗爭最後是和平解決還是武力解決,北京今後對香港的管治只會越來越緊,而香港對北京的反抗也會越來越頻繁。

再者,北京對外界的反制和對抗能力也有了本質變化。此次中美貿易戰和貿易談判的久拖不決很好地反映了這點。貿易戰和貿易談判從去年3月開始,談談打打,打打談談,一直拖到現在,快兩年了,原來認為今年11月簽署協議注定泡湯,新的消息是要拖到明年。北京堅持取消全部關稅才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北京對貿易戰和貿易談判態度的強硬可以說出乎當初多數人的預料。很多人認為北京的強硬只是過過嘴癮,真打起來不多久就得繳械投降。但現在北京似乎是"愈挫愈勇",原因在於,一是中國的國家實力確實有了很大提高,這給了北京抵抗華盛頓的資本;二是習近平的強硬意志。一旦有可能損害中共統治和他的個人極權,習在國內用專政工具打壓政敵和民間反對派,對外界壓力,就用國家力量對抗。

香港的反對運動和暴力抗爭在北京看來,無疑是一場借助港府修例、內外反中亂港勢力早已謀劃好的港版"顏色革命",現在人權法案的通過,更佐證了北京對這場運動的定性。所以,不管華盛頓的政界人士就此發出的制裁威脅有幾分可信,北京大概不會理會他們的警告。但在北京暫時缺乏有效工具制約華盛頓的情況下,它會將怒火撒向香港,未來對香港反對派的壓制會更嚴厲,就像對待台灣一樣。當美國提升與台灣關係時,北京懲罰不了美國,就更多懲罰台灣。對香港亦如此。而且香港反對派受人權法案的鼓舞,認為背後有華盛頓撐腰,不怕北京和港府的打壓,越打壓,越反抗,主動升級暴力,用暴力徹底癱瘓香港,直到發生一個雙方誰都承受不起的事件。

有人可能會問,如若反對派的暴力反抗升級,北京武力鎮壓,就不怕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並制裁中國嗎?如前所述,華盛頓為自身利益不一定這麼做,但另一面,美國屆時即使對中國有比六四更嚴厲的制裁,北京大概也會認為,防衛中共統治和國家政治安全如果必須以香港喪失國際金融地位做代價,那也只能承受,真到這個份上,北京政治的邏輯將大於經濟的邏輯。

總之,香港未來局勢很可能因北京、港府和香港反對派對人權法案採取的極端化態度更趨混亂。

 

本文作者是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